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热点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美联社新规严禁员工转发社交媒体未经证实信息
    内蒙古新闻网    13-05-21 10:37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日报网

      原题:美联社新规严禁员工转发社交媒体未经证实信息

      美联社日前重新修订了员工使用社交媒体守则,严禁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转发未经证实的传闻。

      实际上,美联社很早就制定了员工社交媒体规范,禁止员工们发布“传播谣言”的信息。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事件发生后,脸谱网(Facebook)、推特(Twitter)等社交媒体几乎以直播的方式对事件进行了播报,一些传统媒体为了抢新闻也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引用了社交媒体的信息。这在让人们迅速了解事态进展的同时,也催生和传播了众多谣言,使人们对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了怀疑。今年5月,美联社发布了社交媒体规范的最新修订版,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新规强调,在确保社交媒体信息的真实性之前,员工不得对相关信息进行转发,即使其他记者或者新闻机构已经进行了相关报道。而当员工转发经过证实的信息时,也要将该信息当作直接引语处理,并配上评论和来源。

      “员工在转发推特上的信息时,不应该看起来像你在表达对信息所涉事件的个人观点。转发而没有评论,很容易被看成是一种你赞同原信息观点的信号,”美联社在新规中写道。

      根据这份新规,美联社员工在使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作为新闻源前,必须要通过电话、电邮等方式与发布信息者取得直接联系,确定发布者的身份及其发布的信息是否真实。

      新规还进一步指出:“尽管推特上显示有些用户的身份是经过验证的,但推特自身的验证程序也存在漏洞,因此我们仍需要亲自去核实发布者的身份。”4月23日,美联社推特账户曾被黑客盗用发布“白宫被炸、奥巴马受伤”假新闻,经新闻媒体转发后,造成美国股市股指出现短暂性暴跌,证券交易所一片慌乱。

      另外,这份新规还强调,美联社员工不应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任何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内容,不得在任何公众讨论中就具有争议的公共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也不能参加支持某项事业或运动的有组织行动。

      事实上,除了美联社以外,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等国外其他新闻机构对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路透社规定,员工应避免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出个人偏见,尤其是政治偏见。英国广播公司要求员工不要在网上发布不敬或者攻击性言论。

      附:

      美联社雇员社交媒体守则

      (2013年5月修订)

      www.ap.org/Images/Social-Media-Guidelines_tcm28-9832.pdf

      美联社社交媒体准则基于我们的新闻价值观和原则制定。以下指南将那些经过长期检验的原则应用到社交媒体领域。本指南旨在提升美联社在社交网络的品牌以及职员的个人品牌,鼓励职员积极参与社交网络,同时坚持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即职员不应对争议性话题表达个人观点。

      任何与本指南不一致的情况发生时必须经美联社高级管理人员批准。本规定并不限制《国家劳工关系法》赋予的任何权利

      社交账号

      美联社鼓励每位记者在社交网络开设账号。社交网络已经成为美联社记者收集消息和分享我们发表稿件链接的必要工具。我们建议在每个社交网络上都开设一个账号,同时作为个人和工作账号。

      许多美联社记者通过这种策略已大获成功。

      如果利用社交账户从事任何形式的工作行为,雇员必须说明他们来自美联社。在推特或其它社交网络上的账户名称中可以不出现美联社字样,而且应该使用个人头像(而非美联社标志),但在简介中应该说明自己是美联社职员。

      禁止发布美联社专有或机密资料。

      雇员不得在个人简介中提及党派隶属关系,也不应发表任何表达政治观点的帖子。

      观点

      美联社职员必须意识到他们表达的观点可能破坏美联社作为公正消息来源的声誉。美联社采编人员必须克制在任何公共论坛上就争议性公共话题公布他们的观点,不得参与有组织的行动来支持某种运动或事业。

      有时候美联社职员会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自由地评论体育和娱乐事件。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铭记一些重要事项:

      首先,非议任何人(包括团队、公司或名人)会极大地影响美联社及其职员的声誉。要知道你的帖文可能会被你评论的目标看到。你取笑的那个人或组织,也许正是你的同事正在试图将其发展为消息来源。

      其次,如果你或你的部门报道一项话题,你就有特别的责任在你的帖文里做到公平公正。只要可能,就将话题链接到美联社的报道,那里有足够的空间反应所有观点。

      为创作一篇报道而发表博文或帖文收集观点时,必须声明我们寻求有关这个问题的各方面声音。

      隐私

      雇员应当注意,他们披露的任何关于个人或同事的观点或信息都关乎美联社声誉,即使职员将这些信息只向朋友开放也是如此。

      我们建议在脸谱网限定你的隐私设置,确定你与何人分享什么。

      但是,众所周知,网络上几乎没有真正的隐私可言,从受限制访问的网页上复制材料并将这些内容转发扩大浏览非常容易。

      加好友/关注

      出于报道目的,可以接受消息源、政客和新闻人物的要求添加为好友,并在推特上关注他们。

      但是,加党派候选人为好友,会给不熟悉社交网络规则的人造成美联社职员为其做宣传的印象。因此职员应设法与争议性问题的双方都进行这种接触。

      我们应当避免与新闻人物在他们的公共页面上互动,例如,评论他们的贴文。

      美联社管理人员不应向下属发出朋友请求,雇员可以申请加上级或其他管理人员为好友。

      信息发布

      我们支持美联社员工以各种形式分享美联社的报道内容。员工们还可以从其他媒体机构的报道中分享各种信息,只要这些报道中没有传播谣言或其他不适宜信息。美联社员工永远不应传播任何未经核实的网上谣言,不论其他的记者或新闻机构是否已发布该报道,由于其隶属于美联社,因此员工此举可能会为美联社发布不实报道提供依据。

      在发布任何链接之前,请三思竞争对手和公司方面的问题。由于我们与其他新闻机构间处于竞争关系,因此在发布任何有损于这些竞争公司的声誉的信息之前,你应该甚重考虑。因为这可能会损害你的客观性。

      美联社员工只能发布已经在网上发布过的内容的链接,而不能直接下载或是复制粘贴这些新闻材料。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菲律宾代表最后时刻返台“灭火
    中印军方会谈气氛友好 印教科书地图把藏南划回...
    印海军再现换妻丑闻:强迫妻子与同事发生性关系
    安倍很可能比小泉更伤中日关系
    印巴期待李克强总理首次到访
    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高调宣布切乳腺
    外媒报道刘铁男落马彰显中共反腐决心
    粮农组织建议吃昆虫缓解粮食紧张 "20亿人都在吃"
    叙反对派“挖心生吃”视频曝光 政府军夺回村庄
    巴基斯坦前总理谢里夫:美无人机正在侵犯巴主权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关于对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内蒙古政府召开第4次常务会议 巴特尔主持潘逸...
    【聚焦“8337”发展思路】内蒙古煤化工的新型...
    网友诉内蒙古一电业局书记开车撞人 官方回应
    张高丽在我区调研时强调:稳定经济增长 化解产...
    机场迁址 呼和浩特格局将有何变化?
    4月包头鄂尔多斯房价环比上涨 呼和浩特下跌
    内蒙古专项整治高考移民:考后查实取消成绩
    环保部暂停审批内蒙古燃煤机组项目环评
    司机为省修车钱 大货“敞篷”行千里
    新闻专题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第三届乌兰巴托·中国内蒙古文化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