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国际扫描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揭秘中俄天然气谈判内幕:普京望离华前达成协议
    内蒙古新闻网    14-06-03 09:40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破局

      “这两年,中国的底牌是清楚的,原则也是明确的,‘球’在俄罗斯那边,我们并非一厢情愿地要推动这个事情。”

      2010年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一年,俄罗斯能源局发布《俄罗斯到2030年的能源战略》。该战略提出欧洲在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重要地位将逐渐被亚洲市场所取代。到2030年,俄罗斯向亚太市场的天然气出口将从零增加到20%,其中,中国市场将被放在重要位置。

      2010年5月,俄方曾表示“将于2011年中期最终达成商业协议”,从2015年起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同年9月,俄气和中石油敲定了2006年的框架协议,但这一方案再次因价格分歧未能最终实施。

      2011年,中俄双方能源谈判代表签署了《关于2009年6月24日〈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随后,普京访华,他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是希望为解决天然气合同价格分歧打下基础,但最终未能如愿。

      “俄方2009年的要价起码在400美元/千立方米到500美元/千立方米之间,这一价格幅度我们根本不能接受。”内部人士称,到了2011年至2012年,情况才有了根本好转,“这两年,中国的底牌是清楚的,原则也是明确的,‘球’在俄罗斯那边,我们并非一厢情愿地要推动这个事情。”

      据《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欧盟天然气消费下降9.9%,为历史最大降幅;中国天然气的消费量增长为21.5%,是北美之外增幅最大的地区。2012年初,俄气在压力之下,对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的天然气出口价格平均下调了约10%。

      在欧洲市场量价齐跌的情况下,俄罗斯抓紧推进与中国谈判的进程。2011年6月,中俄双方经过4个昼夜的谈判,虽仍未就最后的供气协议价格达成一致,但双方对每千立方米天然气的出价差距已经缩小至50美元以内。然而,当时俄美因反导问题矛盾尖锐,俄罗斯在外交问题上频频示强,这使得此后的价格谈判又陷入僵局。

      2012年4月,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俄时提出合作思路:由俄方参股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中方参与俄上游天然气开发。谈判因此出现转机。

      “李克强总理再次重申了双方之间的利益渗透问题。这种利益渗透、交叉投资,我们一直在做,一直在推进,但实际上很有难度。一方面,投资需求巨大,有资金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俄罗斯的法律对战略资产的规定非常苛刻,使得中国公司对那里的上游投资兴趣一般。”内部人士说,“即使俄罗斯让我们参与上游天然气开发,效果也并不理想。”

      2013年9月,中俄双方签订东线供气框架协议。据当时的报道称,经两国领导人及中石油与俄气高管数次会面后,俄方在天然气进口协议上做出了让步。

      之后,乌克兰局势爆发,西方社会开始制裁俄罗斯。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也在此时进入到最后阶段。

      2014年4月,俄方称,中俄天然气协议有望在5月正式签署;同时,俄气与中石油发表声明称,双方的供气合同谈判取得显著进展。

      5月21日,普京与习近平在上海共同见证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的签订。

      中俄天然气谈判大事记

      1994年

      中俄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

      1999年

      俄气和中石油达成意向性的天然气出口协议,俄方开价180美元/千立方米,中方出价165美元/千立方米,后因国际能源市场价格飙升,双方最终未能签署合同。

      2006年3月

      中俄签署《供气谅解备忘录》,俄承诺修建东西两条天然气管道,计划从2011年起的30年内,每年向中方出口600亿~800亿立方米天然气。?

      2008年

      中俄建立副总理级常规天然气谈判机制。

      2009年6月

      中俄元首签署《天然气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年10月,两国签署协议规定,从2014年或2015年起,俄每年对华输送700亿立方米天然气。

      2011年10月

      中俄总理举行第16次定期会晤,未就价格达成一致,谈判接近破裂。?

      2012年6月

      俄总统普京访华,中俄油气谈判重启。

      2012年12月

      俄气和中石油证实实施西线项目意向,商定就互惠决策展开对话。

      2013年3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中石油和俄气签署初步共识协议。

      2013年10月

      俄称与中石油基本商定对华供气的定价公式,双方或在年底签署供气合同。

      2014年4月

      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访华,俄气与中石油发表声明称,双方的供气合同谈判取得显著进展。

      2014年5月

      普京访华,中俄签署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

      资料来源:人民网等

      整理、制表:《中国经济周刊》采制中心

      中俄能源合作大事记

      1994年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中国,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协定》。

      1996年12月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访问俄罗斯。双方决定设立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会。在该委员会框架内常设经贸和科技合作分委会、能源合作分委会等。

      1999年10月

      中俄合作建设的田湾核电站正式开工。2007年8月,田湾核电站全面投入商业运行。2012年12月,田湾核电站二期开工建设。

      2008年

      中俄两国元首倡议成立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现更名为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7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在北京启动中俄能源谈判机制。

      2009年4月

      王岐山在北京同谢钦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四次会晤,共同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双方管道建设、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协议随即生效。

      2009年10月

      王岐山在北京与谢钦举行中俄能源会谈,进行第五次会晤。王岐山表示,今年以来,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这标志着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进入长期战略合作的新阶段。

      2010年9月

      王岐山在天津同谢钦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六次会晤。双方签署了有关石油、煤炭和电力等方面的协议和备忘录。

      2011年1月

      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营,通过管道,俄每年对华输送1500万吨原油,为期20年。

      2011年5月

      王岐山与谢钦在莫斯科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双方签署了天然气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

      2012年4月

      俄中500千伏输电线路投入运营。

      2012年6月

      王岐山与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在北京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八次会晤,共同签署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八次会晤纪要》。

      2012年12月

      王岐山与德沃尔科维奇在莫斯科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九次会晤。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和俄罗斯联邦能源部关于开展能源市场态势评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有关能源合作的4项合作文件。

      2013年10月

      中俄双方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能、核电站、水电站等多个领域均达成合作意向,并解决了许多之前积压的问题。

      2014年5月

      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并见证了能源、电力、航空、通信、地方等领域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

      资料来源:人民网等

      【揭秘俄气:是俄罗斯经济晴雨表历任领导都声名显赫】

      记者侯隽|北京—莫斯科连线报道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中俄天然气谈判10年来的俄方代表、未来30年内“世纪大单”的供应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连线莫斯科,为公众掀开这个从冷战时代就存在的巨无霸的神秘面纱。

      “俄罗斯经济的尖兵”、

      “国中之国”

      俄气总部设在莫斯科,是在苏联天然气工业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位中石油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俄气作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领导者的地位,由苏联天然气工业部改组继承而来。苏联的天然气工业始于1943年,并于1965年成立了天然气工业部。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国之一。

      俄气网站资料显示,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而俄气2011年公布的储量约占全俄储量的78%,产量约占全俄产量的77%。

      俄气控制着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管道运输网络,独家垄断全俄天然气出口经营权,甚至影响着俄天然气工业政策从制定到执行的每一个环节。

      俄气不但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公司。对内,它是天然气行业的垄断巨头,是俄罗斯国内经济的晴雨表;对外,它是具有垄断力量的世界最大天然气出口商,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有力工具,被民众称为俄罗斯的“国中之国”。

      作为世界天然气市场的关键话语国,俄罗斯的作用是通过俄气来实现的。俄气是这个系统的唯一控制者和管理者。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独立天然气开采企业必须经过俄气控制的统一系统进行运输和销售,并支付相应的运费。在进出口方面,俄罗斯国家杜马则以立法的形式授予俄气独家经营权,强化了其垄断地位。可以说,俄气是俄罗斯的经济巨人,被俄罗斯媒体称为“俄罗斯经济的尖兵”。

      公司历任领导中,

      有一任总统、三任总理

      作为俄罗斯国内经济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以及俄罗斯地缘政治外交的重要杠杆,俄气的历任领导人都声名显赫,可以说,它是俄罗斯明星政治家的摇篮和政府高官的培养基地。

      在苏联时期,时任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部部长切尔诺梅尔金,在部门改制时,从部长变为俄气总经理,他后来还担任过俄罗斯总理。

      2000年,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被任命为俄气董事长,他深受普京信任,后来在2005年受命兼任俄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并在2008年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又在2012年出任总理。

      在梅德韦杰夫之后,俄气董事长由前任总理、现任第一副总理祖布科夫兼任。

      俄气现任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为阿列克谢·米勒,同样来自于普京的圣彼得堡团队。长着一张娃娃脸、性格温和的米勒讲话声音很柔和,和天然气大亨的形象非常不符合,接触过他的西方政治家评价说:“米勒看上去很温柔,但是对业务的事情非常熟悉。是普京班底里不善抛头露面、只知埋头苦干的‘圣彼得帮’官员。”

      但是,米勒是不折不扣的、维护普京能源战略的重要执行者。他2000年跟随普京到莫斯科任能源部副部长,2001年出任俄气首席执行官,并且从2002年兼任副董事长至今。米勒上任之初就解雇了一批闹意见的高层雇员,以示惩罚。尤其在2004年9月14日,米勒领导下的俄气正式兼并了俄罗斯石油公司,新公司成为俄罗斯乃至全世界的超级能源巨头。兼并消息披露后,俄气的股价一夜之间飙升15%。当时俄罗斯媒体评论称:“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继尤科斯公司与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合并之后最大的一笔交易,也将是2004年俄经济中最重要的事件。”

      米勒现年仅52岁,前途充满想象。

      “方向——东方;方向——中国”

      虽然长期以来俄气以强硬姿态扩大世界天然气市场份额,但是近年来因为其对价格的专横和控制,受到来自欧亚多国的挑战,行业垄断地位在逐渐失去。

      2010年3月日本福岛核危机之后,俄气希望借机扩大日本市场,但并不放宽对日合作条件;同时,在每次中俄天然气谈判之前高调宣传俄日合作,以此牵制中方,企图提高要价。虽然日俄合作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总量仍然有限,目前陷入僵局。

      在中亚地区,俄气曾经是丰富天然气资源的唯一出口转销商,但近年来因为不满俄气的控制和价格,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在积极寻找其他出口途径,比如向东的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向南的伊朗和阿富汗管道,都在考虑之中或已经投入建设。俄罗斯政府不得不积极与中亚各资源国斡旋,俄气也压缩利润空间,与各资源国达成“净回价(net back)”收购协议,尽力减少或阻止中亚地区资源不经过俄罗斯直接抵达消费市场。

      目前,随着中亚一中国天然气管道运能的扩大,俄罗斯在中国市场也失去先机。

      在莫斯科从事能源贸易的王振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在价格方面,欧洲以外主要市场近年来天然气价格大幅下滑,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传统上必须经俄罗斯出口的国家为实现经营自由和更高收益,逐渐寻求绕开俄罗斯的出口通道,这让俄罗斯颇为头疼。

      之前,俄罗斯尤其是俄气对亚太市场的具体策略是与政治关系相配合,将天然气贸易作为重要筹码,同时让中国、日本和韩国相互牵制,形成竞争。但是中国已经与德国并列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消费国。而在天然气西线完成之后中国将成为第一大消费国,这让俄罗斯不得不和中国结盟,开始向东看。

      在中俄完成令人震撼的世纪大单后,俄气的官方网站上前所未有地出现一系列中国气息:曾先后在其最显眼的位置打上了蓝色的汉字:“天然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也许,正如米勒在该网站发布的新闻中所说的那样:“今天,俄气的所有潜力都被调动起来。方向——东方;方向——中国。”

      他们(曾经)是“俄气”的老总

      俄罗斯前总统、现任总理梅德韦杰夫

      俄罗斯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

      俄罗斯前总理、现任第一副总理祖布科夫 (郭芳李凤桃王红茹)

    首页 前一页 [2] [3] [4] [5] [6] [7]
    [责任编辑 杨文娟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特稿:美国的耳朵和鼻子太长了
    《新闻1+1》:越南别越界!日本别忘本!
    28国军方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 安倍将作主旨发言
    中方将在香格里拉对话会针对性回应安倍发言
    乌克兰新总统挑战普京 欲重拳平定东部
    撕掉网络世界霸权的伪善面纱
    外媒:习近平“新安全观”匹配强国地位
    安倍是铁了心要搅乱亚洲
    潘基文电贺乌克兰当选总统 冀其领导乌回归稳定
    芝加哥警察殴打辱骂华裔女店主 扬言将其寄回中国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呼和浩特原副市长薄连根涉嫌犯罪案明日开庭审理
    乌兰察布市丰镇一中校门口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砸...
    内蒙古严格把关 防止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转移至内...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
    注意啦!6月3日起呼和浩特部分路段通行方式改变
    呼和浩特市民张女士:谁目击了这起追尾事故?
    呼市原副市长薄连根否认玩忽职守 法庭上情绪一...
    张海顺任内蒙古质监局局长、党组副书记
    【专题】端午节“尽情放粽”
    薄连根受贿多与房产有关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