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11月19日报道,俄罗斯《导报》18日报道称,当前的危机是极其独特的,其起因首度不是对美国经济惯常的连锁反应,而是中国的崛起。危机是中国经济飞快发展的附带效应。最近10年,美国在成为中国主要销售市场并能获取廉价商品和资本后,开始过度消费,导致负债累累,尤其是对中国欠下巨额债务。为了降低风险,北京开始致力于建立不依赖于美国的资本保存机制。在可预见的将来,这将使原有一系列恒定的经济常数发生改变,其中包括美国债务的“零风险”及美元的主导地位。
第一阶段(2000年-2007年):中国建立出口型经济
本世纪头十年的前半期,中国致力于建设生产和基础设施,经济以外部市场为导向。
中国开始出售产品,以此换取美国国债和公司股票。美国则开始举债度日。
由于能够得到来自中国的资本,美国的银行刺激民众投机购买房产,建造出除了投机者谁也不需要的房屋。到本世纪头十年的中期,美国发生危机的基础已经奠定——被廉价商品和贷款宠坏的消费者、生产能力下降、房价虚高和巨额债务。
然而,北京已建立起基础设施,还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储备,经济开始从出口型转向以内需为主导。
第二阶段(2007-2013):中国扩大美元储备
从2007年开始,中国以日益扩大的内需和基础建设投资为依托快速崛起。其储备也得到扩充,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债券。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人。至于美国,2008年爆发的危机使美国新领导人面临三大根本性问题:一是房价下跌损害居民购买力;二是证券市场的下跌也威胁到消费;三是国家税收急剧减少,致使国债偿息负担急剧加重。
拯救美国政府的出路是,提振经济增加预算收入,从而控制国家债务的增长。但为此除了需要增加收入外,还需要债权人愿意等待。然而,中国国内已不断有人呼吁停止资助美国。
第三阶段(2013-?):替代储备货币及世界经济的去美元化
但中国的难题甚至不在于如何拯救资本,而是更基础的——如何保住存款。报道指出,要保存数万亿资本,这几乎令中国政府束手无策:无论黄金、原料还是证券市场,都无法消化这么一大笔资金。
对于中国来说,把人民币变成一种储备货币几乎是保全资本的唯一方法。
通过扩大人民币需求,中国开始缓慢告别美国国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大部分都是短期的,会在几年内到期。中国希望以此实现逐步且可控的世界经济去美元化。
这样,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的世界经济不均衡迟早将不复存在,变化将主要涉及美元和美国国债价值。所以,无论公司还是投资商们都要对此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