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热点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菲律宾人祸大于天灾住宅多是定时炸弹
    内蒙古新闻网    13-11-13 09:20    打印本页    来源: 广州日报

      12日,塔克洛班市的灾民等候货运飞机送他们离开灾区。

      11日,贝亚在一块胶合板上出生。

      11日,吉万一名母亲在登上救援的直升机后激动落泪。

      “海燕”来袭后续

      新华社电超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美联社11日援引专家观点报道,“海燕”之所以在这个岛国如此肆虐,除它本身势力强劲,还有不少人为因素,包括建筑物不牢固、贫穷以及人口激增。

      “海燕”何以给菲律宾带来如此惨重损失,还要从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说起。

      气候变暖风变强

      菲律宾由大约7000个岛屿组成,处于全球风暴最活跃的地区。按美国“地下气象员”组织分析师杰夫·马斯特斯的说法,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至21世纪全球最强风暴中,有一半肆虐过菲律宾。况且,“海燕”过境菲律宾时正值它威力最强。

      另外,科学家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导致大灾的原因之一。

      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研究员詹姆斯·科辛说,2008年一项研究显示,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的威力一年比一年强,科学家怀疑这一现象受气候变暖影响。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R·史蒂文·内勒姆说,过去20年,菲律宾海平面上升将近1.27厘米,是全球海平面上升平均值的3倍,而这会推升风暴潮。

      极度贫困人口激增

      然而,美国迈阿密大学飓风专家布莱恩·迈克诺尔迪认为,“海燕”重创菲律宾,天气因素只占一小部分,75%至80%的责任应该归咎于人。

      气象学家说,重灾区的极度贫困和人口激增“放大”了“海燕”的破坏力。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菲律宾超四成人口住在易受台风影响、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而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塔克洛班市,过去40年间人口增加两倍,从原来的7.6万人增至22.1万。

      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塔克洛班市三分之一的住宅外部为木墙,七分之一的住宅的顶棚是茅草。迈克诺尔迪说,这样的建筑条件,即便是比“海燕”威力小的台风,也会带来巨大损失。“这些住宅都是定时炸弹,而城市规模在过去50年间扩大一倍、两倍,甚至三倍。” (杜鹃)

      救援工作进展缓慢

      新华社电12日,菲律宾遭强台风“海燕”袭击已经过去4天。然而,满目疮痍的菲律宾救援进程仍缓慢,灾区部分地方混乱。记者连线新华社驻马尼拉记者赵洁民,了解菲律宾灾后情况。

      截至11日晚,“海燕”已在菲律宾致死1774人。随时间推移,这一数字预计会进一步上升。

      赵洁民了解到,不少灾区现阶段依然断水断电,通信部分恢复,但信号不好,而且网络拥堵不畅。灾民的生活非常困难,缺乏食物、饮用水及药品等。整个救援进展缓慢。

      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已宣布国家进入灾难状态。这意味着政府可以实施价格管制和迅速发放紧急资金。

      只是,民众不满政府救灾不力。48岁的卡萝尔·曼帕在重灾区莱特省首府塔克洛班市机场告诉法新社记者:“这里什么都没留给我们……请告诉当局帮助我们。食品在哪里?饮用水在那里?在哪里军方在收集尸体?”

      另有当地媒体报道,阿基诺部署救灾工作不冷静,在视察灾区听取官员汇报时生气离场,甚至在接到投诉时不胜其烦,揶揄因治安混乱遭抢的商人。就这些情况,赵洁民说,菲律宾总统府已出面澄清,否认当地媒体的报道,称阿基诺原本想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 (赵洁民郑思远)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美炒作中国军方黑客 外交部: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比利时首相初见美国大使 话题直指窃听门丑闻
    外界屏息关注中国三中全会改革动向
    “如何打败中国” 美媒支招:海上封锁
    德媒:一穷国心比天高 吃饱饭需几十甚至几百年
    世界反恐没有“局外人”
    透视日防空识别圈:中俄从未承认 与邻国摩擦不少
    大妈(Dama)土豪(Tuhao)成英语热词(图)
    日外相:安倍内阁承认侵略并继承村山谈话
    伊核谈判取得进展 美国或考虑放宽对伊制裁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定位规模确定 可起降空客...
    内蒙古再次通报7起违反八项规定和自治区相关规...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初期蓄水完成
    精神食粮
    【聚焦“8337”发展思路系列报道(29)】谋“...
    快速路南线全线启动 呼和浩特空中走廊正在形成
    呼和浩特潮汐车道试运行首日:一些人看不懂标志...
    侵 权 声 明
    【“8337”尽责圆梦】出区通道建设使通辽“高...
    首府公交专线方案明年实施 大站快车助您便捷出行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2013年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专题
    【专题】最美基层干部
    【专题】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