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海东看来,中美关系正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彼此需要通过全方位交流,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做扎实的基础性准备,这也是促成此次会晤的因素之一。
此外,“习奥会”举行地点也颇受外界关注。对此,中国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振岗指出,“一般只有当两国关系成熟时,两国元首才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会晤。”李海东则认为,此举有助于中美两国领导人形成稳定、合作的积极关系,这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目标的实现,将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
“经过数站国事访问的习近平,日程已经很紧凑,但还是抽出时间与奥巴马会晤,揭示中美在各自外交规划中对彼此的高度重视。”谈及习近平此次是从拉美到访美国,李海东认为,旨在展示中国同拉美的沟通交流并不是“挖美国墙角”,此举有利于中美双方增信释疑,避免美国猜疑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庄园会晤”旨在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勾勒路线图。分析称,尽管现在中美关系尚存一些问题,但即将到来的“习奥会”将是两国增强互信的一个机会。
中国外交再掀高潮务实灵巧谋共赢
初夏时节,中国外交再掀高潮。此访已是习近平主席任内第二次出国访问。此前3月22日,履新中国国家主席刚刚一星期的习近平即展开首访,相继到访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他不仅在南非参加了金砖五国领导人会议,还会见了非洲多国领导人。此后不日,习近平还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会晤多国领导人。
就在习近平此访前几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刚刚结束任内首访。其间,他访问了南亚最重要的两个邻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并赴欧洲与瑞士结束谈判达成自贸协定,之后访问了欧盟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德国。
自今年3月至今,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出访足迹几乎遍布全球。中国外交活动可用“繁忙”二字形容,走出去的同时,也积极请进来。两个多月以来,来华访问的外国领导人可用“排队”来形容。
“中国在外交规划中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主动,越来越富有创意,也越来越富有效果。”李海东认为,在面临挑战增多的大环境下,中国外交规划着眼长远。
在李海东看来,中国外交思路非常清晰。一方面,积极谋划周边外交,发挥亚太地区“稳定器”的作用。另一方面,重视发展中国家,努力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区域中构建互利互惠经济关系,建立合乎各自发展需要的经济秩序。
“与此同时,中国还注重对不同文明和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沟通,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联系,展现和平发展的良好愿望与坚定决心。”李海东说。
分析认为,中国新一届高层集体推动外交“开局之旅”,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全线开花,具有务实且灵巧的战略建构思维。中国新领导层整体外交姿态体现“以我为主”、“合作共赢”的方略,而战略上的相对透明清晰,也为中国对外交往形成共识、合作升级打下基础。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 马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