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热点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菲借仁爱礁在南海挑事端 言辞强硬被指虚张声势
    内蒙古新闻网    13-05-24 09:24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4日电综合消息,近日,菲律宾媒体针对中国公务船巡航南沙仁爱礁海域一事进行大肆炒作。菲外交部向中国提出抗议,菲总统、国防部长亦对中菲南海争端连发强硬言论。

      对此,中方重申,仁爱礁是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公务船在仁爱礁海域正常巡航,无可非议。

      菲言辞强硬宣称斗争到“最后一人”

      菲律宾媒体近日大肆炒作中国公务船巡航南沙仁爱礁海域一事。据《环球时报》报道,此次中国舰船出现在仁爱礁的原因是:菲律宾5月9日出动3艘军舰驶向仁爱礁,意欲打桩加固自1999年起就“坐滩”仁爱礁、对该礁形成实际占领的破旧登陆舰,阻止其下沉,并伺机扩大在仁爱礁的军事存在。对此,中国海军和海上执法力量正进行严密监视。 

      有报道称,5月15日中午12时,菲律宾船只在驶经仁爱礁时,碰到中国海军舰只的“尾随骚扰”,菲律宾外交部为此向中国提出抗议。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仁爱礁是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公务船在仁爱礁海域正常巡航,无可非议。中方敦促有关国家全面认真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不采取使争议扩大化、复杂化和影响南海和平稳定的行动。

      菲律宾国防部长加斯明表示:“直到剩下最后一名军人,我们也要为我们的领土斗争。”不过,他也指出,菲方并不打算再向仁爱礁地区增派武装力量。自中国舰船本月早些时候抵达该海域以来,两方还没有发生对抗。

      中国实际控制仁爱礁菲方虚张声势

      据人民网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学者王晓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外交部于4月披露被菲律宾侵占的8个南海岛礁中,并没有提及仁爱礁,表明仁爱礁处于中国的实际控制之下。

      菲方为何在此时借仁爱礁挑起事端?王晓鹏分析,菲律宾此举主要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外交部于4月披露被菲律宾侵占的8个南海岛礁中,并没有提及仁爱礁,表明仁爱礁处于中国的实际控制之下,因此菲方企图宣示其对该礁的所谓“主权”;

      二是菲方担忧在仁爱礁的“缺位”破坏其对于南海8个岛礁的实际控制;

      三是中国加强南沙渔业生产的组织管理,也引发菲方的忧虑,因此采取此番虚张声势的动作。

      另一方面,菲总统阿基诺三世日前宣布拨款18亿美元,改良海军配备,提高菲军队保卫领海的能力,语锋暗指中国。对此,海军专家李杰则指出,此举并不会对菲军力的提升产生实际作用。

      李杰分析,菲律宾的海军装备及军力在亚太地区处于中下水平,远远不及中国海军。菲方的军备提升计划仅仅是满足当务之急,无法对其军力提升产生实际显著的作用。

      资料:菲律宾觊觎中国仁爱礁始末

      仁爱礁位于南沙群岛东部,美济礁东南约14海里,为一座环礁,长15公里,宽约5.6公里,低潮时大部分露出。行政隶属海南省三沙市。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名称为“仁爱礁”。

      1987年,中国南沙综合科考队对南沙群岛进行综合调查,曾经登陆仁爱礁,并且留下了中国石碑和标识物。

      在1995年2月挑起第一次美济礁事件和1998年10月挑起第二次美济礁事件均告失败后,菲律宾的野心仍未消除,坐等时机,长期觊觎南沙岛礁,为了起到监视和骚扰中国美济礁的作用,菲律宾军方把目光投向了距离美济礁东南约14海里的仁爱礁。

      1999年5月9日,菲律宾政府命令菲律宾海军一艘破旧的坦克登陆舰57号舰驶往仁爱礁,声称“船底漏水,不得已‘坐滩’”,在仁爱礁西北侧礁坪坐滩,中国政府随即提出抗议,后经中菲双方多次交涉,菲方均拒绝拖走,并以57号舰为据点,长期驻守7名士兵。但中国执法船只不断加强巡视,且中国军舰频频在相关海域游弋,给菲律宾驻军形成很大压力。

      2007年,菲律宾开始撤离仁爱礁。

      2013年4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披露了被菲律宾侵占的8个南海岛礁具体名称,其中并未包括仁爱礁。有分析称,这进一步表明中国已经对仁爱礁进行了实际控制。(完)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被朝扣押中国渔船渔民讲述惊魂13天
    中印军方会谈气氛友好 印教科书地图把藏南划回...
    叙利亚称境内发现以色列军车 以或已插手叙危机
    英报报道称中国家长不愿再让孩子当班干部
    俄军事专家:中国航母注定要扬帆远航
    外媒:奥巴马手忙脚乱应对“三重门”
    美媒:美军非洲司令部续租中国卫星
    中俄再次对联大涉叙决议草案说不
    西班牙一电视台恶意中伤中餐厅 称中餐厅用“人...
    菲报:她们的痛苦不容被漠视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关于对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乌海市召开全市干部大会 候凤岐被任命为乌海市...
    机场迁址 呼和浩特格局将有何变化?
    内蒙古政府召开第4次常务会议 巴特尔主持潘逸...
    王君书记集中回复通辽违章占集体林地建房等7个...
    内蒙古第二条进京高速——G7高速公路年底完工
    未来3天我区大部分地区降雨降温
    实行渐退帮扶 我区鼓励低保对象再就业
    内蒙古自治区研究部署循环经济工作 潘逸阳主持...
    5.17电信日中国联通推出多项优惠
    新闻专题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第三届乌兰巴托·中国内蒙古文化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