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奇趣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美俄间谍是如何“斗法”的?
    内蒙古新闻网    13-05-24 09:09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俄方近日在首都莫斯科逮捕美国间谍瑞安・福格尔

      【美联社华盛顿5月17日电】题:俄美间谍准备战斗

      一名被怀疑是中情局特工的外交官在莫斯科被捕这一令人尴尬的事件再次提醒人们,即便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和俄罗斯仍在打一场谍报战,谍报人员使用的秘密战术和谍报设备以及所受训练仍不足以确保他们不被擒获。

      最近一次摩擦是,俄罗斯安全部门伏击一名29岁的外交官。他们说,这名外交官当时正试图招募一名间谍。俄罗斯人说,瑞安·福格尔被当场擒获,当时他身上有一封招募信、一个罗盘、两顶假发和一叠现金。俄罗斯人向世人公开了他被捕时的照片和据称是他的间谍工具的所有物品。这样做旨在向世人证明,这名年轻外交官事实上是在为中情局工作:逮住你了!

      俄罗斯人很有一套这些手法都不新鲜。羞辱和骗过对方是有着几十年传统的老法子。1977年,克格勃在莫斯科逮捕了一名漂亮的金发女子玛莎·彼得森。当时,彼得森正试图给一名代号“特里贡”的重要间谍留下密信。与抓获福格尔时的做法一样,俄罗斯人在抓彼得森前已带着相机在一旁等候多时。8年后,克格勃拍下了逮捕中情局高级间谍A·G·托尔卡切夫的镜头,后来将之提供给俄罗斯电视台。

      联邦调查局2010年披露了一批该机构追踪多年、潜伏在美国的特工。这一事件成了世界各地媒体的头条新闻。俄罗斯人可不觉得好笑。最终,美俄互换间谍,包括安娜·查普曼在内的潜伏特工被送回俄罗斯。查普曼后来曾身穿内衣登上杂志封面。

      想的都是不要被抓住。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众所周知,俄罗斯人在辨认和抓获间谍方面很有一套。

      一些前中情局官员说,这些年来俄罗斯人至少抓获了12名进行秘密活动的中情局特工。

      美国特工“农场”受训为减少暴露,中情局费尽心思训练手下特工避免福格尔的遭遇——如果他真的是在做俄罗斯人说他在做的事情的话。

      中情局特工要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中情局谍报人员训练基地“农场”接受被称为“野战谍报技术课程”的高强度训练。这是一种基本谍战训练课程,中情局特工们要学会确认自己是否被跟踪。他们要学会反监视技术。经验法则是:如果一名中情局特工在不同时间和地点两次看到某物,他或她就有可能被监视了。

      那些被派往国外工作的人要接受更多训练,包括敌对环境下谍报技术课程。驻华盛顿和纽约的联邦调查局特工——他们也是中情局训练出来的——在跟踪间谍方面经验最丰富。他们手段老辣,让中情局的“新手”

      尝到了福格尔可能尝到过的滋味。这一课程此前被称为“内部行动”,是给要在铁幕后活动的中情局特工开设的。

      驻莫斯科的中情局特工的配偶也要接受课程训练。上头希望每个人都做好准备。虽然事先进行了预防,但莫斯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莫斯科,猫鼠游戏情况复杂,曾驻莫斯科的中情局特工称之为“莫斯科规则”。很难在这个地方开展活动,也许莫斯科是世界上最难招募间谍的地方之一。

      “千篇一律”摆脱跟踪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仍在进行之中,中情局驻莫斯科情报站事实上已陷入瘫痪状态,据信,特工们始终都处于被监视状态。他们无法离开特工站并在不被跟踪的情况下招募间谍。行动几乎陷于停滞。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后,中情局终于发现,可以再度在莫斯科开展活动了。

      驻莫斯科的中情局特工确定了一系列古怪标识,帮助他们确定自己是否被跟踪。一名不愿透露身份的前中情局特工描述说,俄罗斯人往往试图不露痕迹地使用汽车,结果反而露出马脚。汽车中往往有两个俄罗斯人,因为一人可能需要下车步行。在遇到红灯时,他们表现得好像是要停车,而不是因为遇到红灯而停下来。中情局断定,某些前栅有一个倒置椎体的车是克格勃专用的。

      一名前中情局特工说,他在莫斯科从未抄过近路。

      他会走那些可能需要数小时才能走完的反监视路线。

      最后一步是下车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只有在那种情况下,在步行的时候,他才会与线人接头。另一名中情局特工在留下密信时会让自己妻子作为假目标,分散克格勃的注意力。

      有时候,千篇一律会起作用。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被朝扣押中国渔船渔民讲述惊魂13天
    中印军方会谈气氛友好 印教科书地图把藏南划回...
    叙利亚称境内发现以色列军车 以或已插手叙危机
    英报报道称中国家长不愿再让孩子当班干部
    俄军事专家:中国航母注定要扬帆远航
    外媒:奥巴马手忙脚乱应对“三重门”
    美媒:美军非洲司令部续租中国卫星
    中俄再次对联大涉叙决议草案说不
    西班牙一电视台恶意中伤中餐厅 称中餐厅用“人...
    菲报:她们的痛苦不容被漠视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关于对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乌海市召开全市干部大会 候凤岐被任命为乌海市...
    机场迁址 呼和浩特格局将有何变化?
    内蒙古政府召开第4次常务会议 巴特尔主持潘逸...
    王君书记集中回复通辽违章占集体林地建房等7个...
    内蒙古第二条进京高速——G7高速公路年底完工
    未来3天我区大部分地区降雨降温
    实行渐退帮扶 我区鼓励低保对象再就业
    内蒙古自治区研究部署循环经济工作 潘逸阳主持...
    5.17电信日中国联通推出多项优惠
    新闻专题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第三届乌兰巴托·中国内蒙古文化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