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国际扫描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美警"暴力执法"视频背后 网友:看不到白人遭拘留
    内蒙古新闻网    15-06-09 09:57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美国白人警察粗暴制伏黑人少女并对其同伴拔枪相向的新闻,眼下正在不少媒体和网站上发酵。这名警察为什么要如此对待一名手无寸铁、只穿着一身比基尼的未成年女孩?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怎样?美国民众对这件事怎么看?

      “暴力执法”回放

      先来回顾一下目击者公布的现场视频,看看涉事警察当时做了什么。

      视频分享网站“优兔”上,一个名为布兰登·布鲁克斯的账号6日上传一段题为“警察冲撞泳池派对”的视频。在这段时长大约7分20秒的视频中,几名警察持警棍追赶并摁倒多名年轻黑人,给其中一些人戴上手铐。其中一名警察要求站在一旁的几个人离开时,突然手指其中一名身穿比基尼、手持浴巾的黑人少女,快步走向她并把她按倒在地。几名手持毛巾的男孩围上来,似乎想帮助这名女孩。这名警察一边转向男孩,一边用右手从腰间掏出手枪。男孩见警察掏枪后迅速跑开,警察想追赶他们,被另外两名警察阻止。这名警察随即转向仍坐在地上的女孩,把枪插回枪套后,按住女孩头部迫使她趴在地上,右腿膝盖压在她背上,使她动弹不得。

      视频中的一幕5日傍晚发生在位于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郊的麦金尼,15岁的布鲁克斯当时在场,用手机拍下视频。按照布鲁克斯的说法,他与不少学生及家长正在一个社区游泳池参加期末聚会。聚会期间,一名母亲与一名女孩发生冲突,警方随后赶到。

      “警察出现时,每个人都逃跑,包括什么也没干的人,”布鲁克斯在“优兔”的视频说明中写道,“于是警察开始不分青红皂白把每个人摁倒在地,戴上手铐。这种强力没有必要,尤其是用在未成年人和无辜的旁观者身上。”

      视频说明最后强调:“有人说那名警察对孩子掏出的是泰瑟枪。其实不是泰瑟枪,是手枪。”

      缘于种族歧视?

      按照几名在场学生的说法,警方到场缘于那名母亲与女孩冲突后有人报警,而两人冲突的起因则是那名白人母亲对那名黑人女孩说出带有种族歧视的话。

      布鲁克斯说,不少参加聚会的学生持入场券,但也有一些人翻越围栏入场。“我想有一些白人家长可能对一些不住在这一地区的黑人孩子在游泳池里感到生气。”

      14岁女孩格蕾丝·斯通说,她与几名同伴试图就那名母亲的种族歧视言论与她理论,双方随后发生肢体冲突。

      警方赶到后,斯通试图向视频中出现的那名警察说明情况,遭对方铐住。斯通说,她是在场唯一遭铐住的白人,“我问他为什么铐我,他没有说明原因。”

      布鲁克斯说,“所有被摁倒在地的都是黑人、墨西哥裔或阿拉伯裔”,而他作为白人,尽管举着手机拍摄,警察“看都没看我,好像我是透明人”。

      事后布鲁克斯发现,尽管不少人被铐住,但最终只有一人被送往警局,其他人稍后都获准离开。斯通也在被铐大约25分钟后获准回家。

      涉事警察停职

      麦金尼警察局事后在“脸谱”网站发布的“泳池派对事件”说明中说,警方接到多次“扰民”报警,报警者称“不少不住在这一地区或没有获得许可待在这里的青少年拒绝离开”。“第一批出警的警察遭遇一大群拒绝遵守警方指令的人。另外9批警察应要求感到现场。他们最终控制住了局面。”

      说明最后写道,麦金尼警察局已经对视频引起重视,正在调查相关情况。一名涉事警察已经暂时停职。

      麦金尼警察局局长格雷格·康利7日下午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视频中遭制伏的14岁女孩已经获释,没有受到指控;一名成年男子因涉嫌妨碍警方执行公务和拒捕而被逮捕。

      康利承诺,将“对这一事件展开完整彻底的调查”。

      康利拒绝透露涉事警察的姓名。不过,美国媒体和网友“人肉”发现,这名警察名叫埃里克·凯斯博尔特,2005年起在麦金尼警察局任职,曾获当地“年度巡警”荣誉。

      网友激辩真相

      围绕拔枪事件,网友展开了一场大辩论。

      辩论焦点一:警察为啥拔枪?

      网友Herman Quippen说,警察之所以拔枪,是因为有人“以威胁性的方式”靠近他。马上有一群网友反驳他:你哪只眼睛看到别人威胁他了?其他人只不过是寻求帮助。另外,咱们看的是同一段视频吗?

      辩论焦点二:是不是暴力执法?

      网友danxdanger认为警察暴力执法。他说:没有人挑父母的错。问题不出在希望孩子拥有“友好家庭环境”的父母身上,而出在那些警察以及他们“极其不专业且过分使用强力”的应对手段上。

      不过,网友So so tired认为,视频画面展现的不是事件全景,不能轻易做出警察过度使用武力的判断。“当你观看一段7分钟视频短片时,警察的反应看似过度使用武力。而你没看到的是,在那之前所有粗鲁无礼的评论和行为,正是那些(言行)导致警察做出这一回应。警察对一些人吼了很多次,让他们坐下或离开。”

      网友JokerPR83说:“警察应该明白,在实施拘留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反应平静,尤其是孩子,而且是那些认为自己并没做错什么的孩子。如果作为警察你处理不了这种情况,那你说明就不适合当警察。顺便说一句,视频中第一名警察处理这种状况时表现冷静。另外一名警察开始东奔西跑并且粗暴地对待一名体重90磅(40公斤)的女孩时,麻烦就闹大了。”

      辩论焦点三:算不算种族歧视?

      麦金尼警方7日就此事举行新闻发布会。一些当地居民参加发布会,抨击当地的种族歧视和不平等现象。

      理发师拉沙戴恩·安东尼带着尚在蹒跚学步的儿子出席发布会。他说:“我们住在这里,缴税,是守法市民,为什么要受到区别对待?”他认为,警察在事发现场“没有阻止任何黑人以外的人”,他们在跟民众打交道的时候本应表现得更好。“我们只是在寻求正义,”拉沙戴恩说,他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够享用公共泳池而不必担心遭到歧视和偏见。

      网友George Chernetz说,在视频里,看不到任何白人遭到拘留,尤其是那些“向参加泳池聚会的黑人孩子出言不逊、满是种族歧视言语的得克萨斯州白人”。

      不过,网友Brian Thompson认为,警察的“进攻行为”固然专横霸道,但本身并不能作为种族歧视行为的证据,还是先要查清事件原委再下定论。(新华社特稿)(郜婕韩梁)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是谁欲搅乱东亚安全形势而后快?
    中日铁路泰国角力 中国或可多向对手“取经”
    乌克兰东部爆发激烈冲突 俄罗斯指责基辅挑衅
    美“炭疽乌龙”危情升级 活性样本可作生化武器
    印将正式推出“最快列车” 庆祝莫迪上台一周年
    NASA将测试“史上最大降落伞” 为上火星做准备
    国际足球或将重新洗牌 中国获利?只存在假设之中
    奥巴马南海"肘击论"的三认三不认
    泰军方高官涉嫌贩卖人口 泰称不保护任何犯错的人
    希腊提交改革方案 债务“炸弹”或致希腊退出欧...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关于对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推荐人...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48次主任...
    核工业208大队原大队长刘正林被立案侦查
    【高考感人一幕】背你进考场
    农牧区危房改造:为困难百姓“筑巢” 为万千家...
    全国政协调研组在内蒙古调研 杨多良任亚平出席...
    违反环境保护法 内蒙古自治区19家企业被通报
    包头:一越野车逆行发生交通事故 导致1死3伤
    巴特尔主持召开政府专题会议 研究强化稳增长促...
    暑期将至 呼铁局将临时新增3对列车(附时刻表)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