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杂志》周刊14日刊登一则消息,称纽约一名17岁中学生平时利用“午饭时间”炒股,迄今已赚7200万美元。消息在网上遭疯狂转载,多家美国知名媒体随后在显著版面转载或再行采编这名少年“股神”的人物消息,短时间内引起轰动。
不过,这名少年一天后主动承认,他捏造了这个“故事”,迫使《纽约杂志》周刊16日刊登公开道歉声明,承认编辑部核实新闻要素真实性的机制有缺陷。
“我们被耍了!”
《纽约杂志》周刊的上述声明也为那些只求眼球效应转发消息、却在核实事实态度方面不够严谨的媒体上了生动一课。
【“炒股天才”】
《纽约杂志》周刊最初在《爱上纽约的理由》专栏中推出这篇文章,题目为《因为一名斯泰弗森特中学高年级学生在午饭时间炒股赚了7200万美元》。
报道说,这名中学生名叫穆罕默德·伊斯兰,现年17岁,在纽约斯泰弗森特高级中学就读。早年9月时,他就开始用积攒的家教学费炒股,最终亏光了,却积累了经验。
“过了一阵子,他准备好再尝试(炒股),”文章作者杰茜卡·普雷斯勒写道,“与此同时,他慢慢成长为一名现代金融学专才,研究对冲基金经理人。”
《纽约杂志》周刊报道,有传言称穆罕默德·伊斯兰迄今已赚7200万美元,但他本人接受采访时只承认净赚了“大几千万美元”。按照他的打算,穆罕默德·伊斯兰明年毕业后将力求获得经纪人执照,准备和他的朋友创立一支对冲基金,在金融市场大显身手。
报道援引穆罕默德·伊斯兰的原话说,他已经拥有一辆“宝马”牌轿车,但因自己没有驾照而没法开。同时,他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区还租有一套公寓,而一名对冲基金经理人已经“基本同意”为他们提供1.5亿美元资本金。
【走下“神坛”】
少年“股神”消息一经报道便引起广泛转载,《纽约邮报》周日甚至在头版位置报道穆罕默德·伊斯兰的“事迹”。15日,社交网站上到处充斥着这一“传奇”,全球不少媒体予以转载。
不过,《华盛顿邮报》、“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等不少媒体和财经评论人士对这个故事提出质疑,认为有关事实“太假”。
《华盛顿邮报》援引“接近穆罕默德·伊斯兰家庭的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这名中学生“在电脑上捏造出一些被遮盖掉字母的狗屁东西”,告诉别人“可以看十秒钟”,然后就拿走了。
《纽约观察家》网络版15日晚些时候发布对穆罕默德·伊斯兰的专访,证实这一“乌龙”。
穆罕默德·伊斯兰在专访中承认,整条消息都是假的,他没有赚7200万美元,甚至没有投入一分钱到股市中,而只是在电脑上模拟证券交易,而这种模拟交易的虚幻“盈利”数字甚至高于7200万美元。
穆罕默德·伊斯兰16日接受《纽约观察家》网络版第二次专访,就先前“乌龙”报道中的更多细节披露实情。
关于“宝马车、曼哈顿公寓”一事,他说,那辆“宝马”牌轿车是他父亲的,自己“在和父亲一起时用过它”。
“我有一个办公室……在皇后区,”穆罕默德·伊斯兰攥着自己早已碎屏的iPhone手机回答,“这办公室……是我一个朋友的,他租给了我,用作家教辅导中心。”
穆罕默德·伊斯兰还承认,自己的家在皇后区埃尔姆赫斯特,是一个只有两间卧室的普通公寓。因为父母和妹妹各占用一间卧室,他本人睡客厅。
穆罕默德·伊斯兰说,知道这个“假传奇”后,父亲对自己的不诚实非常失望,“我真的对不起他……他今天早上没有再和我说一句话……我完了。”
【媒体“教训”】
采访对象承认恶作剧,让最早将这一消息当作轰动新闻炒作的媒体“脸红”。尽管中学生是这起恶作剧的主要责任者,但《纽约杂志》周刊和《纽约邮报》等媒体不经推敲即大加报道的做法同样引起质疑。
《纽约杂志》周刊16日发表声明,向读者道歉。
“我们被耍了,”声明说,“我们的事实核实机制显然不完善,我们(对报道“乌龙”)负有全部责任,我们本应了解得更多一点。”
事实上,不少“过于”吸引眼球的消息或者说法,往往经不起“常识”的简单推敲。
雅虎新闻记者杰夫·马克早在中学生承认作假前就对消息中的数字提出质疑。杰夫·马克认为,如果消息属实,穆罕默德·伊斯兰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伟大交易者”,没有之一,因为他仅使用午饭时间敲敲键盘就能让“股神”沃伦·巴菲特都难以望其项背。
根据最初报道,穆罕默德·伊斯兰9岁时炒股亏光,再入股市后几乎从零开始,炒到7200万美元身家。
假设他10岁时重新炒股,本金为1000美元。要达到7200万美元净收益,穆罕默德·伊斯兰过去7年必须实现平均每年500%的收益率,即每一至两个月收益翻番,而且其间不能出现任何亏损。这种假设甚至还没有将税收和佣金考虑在内。
美国华尔街史上最大“庞氏骗局”主角、涉嫌诈骗约650亿美元的伯纳德·麦道夫通过高回报率吸引资金,但其承诺的年收益率也只有穆罕默德·伊斯兰“传奇”的二十分之一。(徐超新华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