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外媒拾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纽约时报:那副有色眼镜害了美国,害了世界
    内蒙古新闻网    14-12-15 23:07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网

      人民网12月15日电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今日关注“纽约时报:那副有色眼镜害了美国,害了世界”。全文如下:

      镜鉴的话

      《纽约时报》是一份美国大报:1851年9月18日创刊,已有163年历史;得过114个普利策奖,比任何一家美国新闻机构都多;头版左上角天天用小黑框刊出该报座右铭“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所有新闻皆宜刊载)”,体现出一种追求。

      世界上每天发生那么多事情,并不是所有新闻都能在《纽约时报》上刊载。取舍之间,便看出倾向。看得多了,便看出这张报纸还戴着一副度数挺深的有色眼镜,且常常自感高大上,其实是害了美国,害了世界。

      ▌温宪

      谋篇布局中体现着报道者或编者的主观意图

      2008年12月,《纽约时报》因经营压力抵押其总部大楼,图为两名警察站在总部大楼外。(资料图片)

      12月11日,《纽约时报》刊载一则有关香港警方在非法“占中”活动地区采取清障行动的报道。报道根本不提“占中”活动的“非法”性质,反而将其冠以“民主”头衔,这便有了黑白颠倒之嫌。不仅如此,报道中引用一个参加非法“占中”行动者的话称,“我们现在停止,但不意味着我们放弃。我们肯定还会回来的。”文章最后又引用另一个参与非法“占中”行动、并称准备“坚守”、“直面逮捕”的律师的话称:“通常我会到牢房为我的客户服务,这一次我将自己蹲进牢房。”这又有了煽风点火之嫌。

      鱼龙混杂之间,引用什么人的话,怎么引,放在什么上下文位置,谋篇布局中体现着报道者或编者的主观意图。在香港“占中”行动发展过程中,《纽约时报》及其他一些西方媒体的言行令人真切看到,在那块似是而非的“民主”招牌下,确有一些人惟恐中国天下不乱。

      恰如虽然《纽约时报》那栋玻璃大楼不远处便有流浪街头乞丐,但不能因此得出“美国到处都是乞丐”的荒谬臆断一样,对于中国发展过程中问题、困难、矛盾的无限放大及种种猜忌便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疑人偷斧”的错误。

      对中国报道的总体把握上,一再戴着有色眼镜

      在对中国报道的总体把握上,戴着那副有色眼镜的《纽约时报》近年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类似的错误。今年3月,马航370航班失联之后,中国积极参加营救行动。然而,《纽约时报》4月15日一则报道竟然题为“中国在搜寻客机行动中被认为伤害与帮助一样多”。这一报道借题发挥,极力渲染“中国威胁”,称“搜救也同样让中国突然间与地区竞争者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这些竞争者对中国军力的快速扩展感到不安,也对中国意欲在更广的地区投射力量感到不安。”人命关天之时,这样的离间,除了暴露其心理极为阴暗和卑鄙,又能说明什么?!

      今年1月底,《纽约时报》一名记者违反中国政府签证规定,被中方要求离开中国。《纽约时报》就此一再混淆视听,炒作该报因其对华报道而遭中方“惩罚”。10个月之后,在中美元首北京会晤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该报记者再次借题发挥。11月13日,《纽约时报》在题为“从中国传出的混乱信息”的社论中说,中国领导人警告外国新闻机构“他们的麻烦咎由自取;他们将会因令人不快或引起争议的新闻报道受到惩罚,改变态度则可了却麻烦”,进而宣称该报无意于为了迎合任何政府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报道——无论其为中国、美国或其他国家政府。社论还说,《纽约时报》保证就影响世界的新闻事件和人物向其读者提供最为全面、最为真实的讨论。有着13亿人口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是地区和国际重要力量,理应得到认真报道。《纽约时报》将继续给予这个国家及其公民诚实报道与关注。

      历史上不乏公然编造假新闻、奉行双重标准的例证

      此番言论听起来振振有词,却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在《纽约时报》的历史上,不乏公然编造假新闻造成恶劣后果和奉行双重标准有失公允的例证。上世纪90年代科索沃战争期间,前《纽约时报》记者丹尼尔.辛普森便被强迫在相关报道中务必持反塞尔维亚族的立场。此后,他又被要求报道塞尔维亚人与伊拉克政府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交易,事实证明这完全是子虚乌有。辛普森本人因此后来愤然离开《纽约时报》,并著书说明真相。2003年5月11日,《纽约时报》承认该报记者布莱尔曾在四年多的记者生涯中编造众多假新闻。布莱尔在《纽约时报》发表的73篇报道中,至少有36篇存在造假、抄袭等问题。此事成为《纽约时报》历史上一大丑闻。虽然《纽约时报》编辑部就此认错并进行人事调整,但如此离奇的事情能够发生仍旧耐人寻味。

      《纽约时报》更为恶劣的丑闻是曾经为了迎合小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需要而极力编造萨达姆政府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谎言。在美军入侵伊拉克之前,《纽约时报》一位名叫朱迪思·米勒的所谓“名记”在该报头版见报《一位伊拉克科学家断言非法武器保存到战争前夜》等一系列报道,声称自己拥有独家信息,大肆渲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她曾在一篇头条报道称美国截获了运往伊拉克的金属管,还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和“美国情报专家”的话,称伊拉克用这些金属管来“增强其核原料储备”,并称“伊拉克近几个月正在全球范围内采购核原料来制造原子弹”。《纽约时报》的大忽悠颇得小布什政府高官的首肯,并形成相互推波助澜之势。赖斯、鲍威尔和拉姆斯菲尔德等人向全世界推销美国准备发动战争理由时常常带上一句,你看,朱迪思·米勒都说了,伊拉克正在全球范围内采购核原料来制造原子弹……

      《纽约时报》事后也曾因编造萨达姆政府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谎言做过检讨。问题是,《纽约时报》的所作所为为美国、为世界带来了多大伤害!在当今世界上,大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诸多热点问题起源于那场基于谎言的伊拉克战争。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国家公墓第60区内又新安放了多少美军亡灵?又有多少伊拉克人因此遭难?!伊拉克战争打开了大中东地区的“潘多拉魔盒”,美国至今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整个世界没有一块能够逃脱恐怖主义的净土。面对所有这些,《纽约时报》当年的忽悠逃不脱干系!

      偏见与成见根植于仍在泛着腐臭的冷战思维

      在有关中国问题的报道上,《纽约时报》又怎能谈得上“最为全面、最为真实”?!又怎能谈得上“诚实报道与关注”?!纵观《纽约时报》关于中国的报道,人们无法真正全面、真实地看到中国所取得的历史性进步;人们无从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为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改革红利”;对于绝大多数从未踏出国门的美国民众而言,人们难以从那些充满偏见、成见的文字中生出对13亿中国人民的好感。在当今世界上,中美两国建设积极合作的良好关系何等重要!《纽约时报》那些充满偏见和成见的报道于此全然不具建设性作用,何谈“诚实报道与关注”?!

      偏见与成见根植于仍在泛着腐臭的冷战思维。在《纽约时报》的思维定势中,“中国共产党”早已是一个被妖魔化的词汇。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时代进入21世纪也有十多年了,《纽约时报》仍然顽固地无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发展与进步,条件反射般地将中国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统统归结为“专制”、“不民主”、“不自由”等,并据此大做文章。每当“藏独”、“疆独”乃至“占中”等问题突显时,更成为《纽约时报》冷战思维骤然发飙的“嘉年华”。作为有影响力的美国媒体,在《纽约时报》这种冷战思维支配下出炉的连续不断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又进一步加深了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成见与偏见,进而毒化了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民意基础。

      无知与傲慢造成对华报道的冷战思维定势

      对华报道中冷战思维定势之所以难以消弥,无知是一重要原因,傲慢则为必然表现。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观察和报道中国问题,应有必要的历史感和国情观。不如此,便看不到或看不清中国的进步,谈起问题来便会失察。可悲的是,这种缺乏历史感的失察不仅存在于《纽约时报》,在某些所谓中国问题专家身上也暴露无遗。不久前,在华盛顿某智库关于中美元首再度会晤的研讨会上,一位知名学者称,美国在与中国打道时,一定要认识到,美国是在与一个危机四伏的弱国打交道,中国共产党有着不可改变的“DNA”云云。其无知与傲慢若此,令人咋舌。

      思维成了定势,改起来也难。但若不虚下心来,在一个更高的历史角度理性看待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慢说要对中国进行“最为全面、最为真实”的“诚实报道”,发回来的恐怕还是一堆继续误导美国公众的“混乱信息”。

      都到了21世纪了,那一副戴了多年的有色眼镜,害人害己害世界,是不是该摘下来了?(温宪)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日媒:中国钢铁业面临困境或致亚洲钢铁业进入...
    加拿大将严查“新百万富翁移民”申请人犯罪记录
    日本“保密法”生效令各界担忧 掀起反对浪潮
    朝鲜辟谣“处决脱北少年”:受韩方诱骗绑架
    英国威廉夫妇首访纽约 被形容为“旋风式”访问
    美国公布中情局虐囚报告:使用性侵等酷刑
    美国危桥遍野 公共财政无力支付更新维修费用
    乌拉圭接收关塔那摩囚徒 监狱多次传出虐囚丑闻
    大韩航空副社长为小事要飞机掉头“任性”惹众怒
    华盛顿民众抗议司法不公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细数中国七大最美边境城市
    呼和浩特对旗县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拟提名人选...
    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原副局长郝枝国一审被判18年
    全国铁路今起实施新运行图 内蒙古等4省区首开...
    【互动】匆匆十年 网络支付带给我们什么改变?
    12月10日内蒙古集通铁路多趟旅客列车有变化
    呼市玉泉区2名公职人员涉嫌行贿被立案调查
    鄂尔多斯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额尔敦仓二审被...
    呼和浩特市小学、初中、高中寒假放假时间确定
    呼铁局管内城际特快列车停运 动车开行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