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对进口食品需求与日俱增,该问题已远超猪肉领域和美国国境。众多生产商在试图满足中国需求的同时,也面临不断增加的环境问题威胁。
基于对华出口而制定的高产量目标,已引发苏格兰鲑鱼养殖户们的担忧:只有减弱旨在保护该产业的环保规定,才能在未来6年内增产32%以满足对华出口承诺。在世界的另一端新西兰,中国对乳制品的消费带来巨大经济红利。但该产业满足中国未来需求的计划正引发担忧。来自乳业巨头恒天然的提议,会使新著名的自由放养畜群变为“室内”喂养——其实就是在当地催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工厂化农场。未来几年,随着中国对食品需求持续增长,这些国家只会更难以平衡经济利益与潜在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对外国食品的“胃口”越来越大的过程中,中资企业已进行一系列成功海外并购,还将很快从加拿大进口樱桃,从法国进口香肠和火腿……中国富有的中上阶层是这些需求的主要推手。
“世界能养活中国吗?”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最近称,中国粮食消费正以每年1700万吨的速度增加(约合澳大利亚粮食总产量的2/3),因为中国人正在攀登食物链并消费更多源自粮食的肉奶蛋。《经济学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进口世界所有出口食品的近1/3,2007年仅为4%。
尽管整个世界成为中国农场的远景确实很可怕,但现实远没这么吓人。至少到目前,中国对进口食品的需求增长一直有益于有关经济体,并未令当地人挨饿或造成广泛的环境退化。(作者海瑟·迪蒙斯,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