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2012年年底上台以来,足迹已遍布全球近30个国家。他每次出访的主要目的都不外乎为了复苏日本经济和寻求制衡中国的影响。25日至27日安倍对印度的访问也体现了这一点。
安倍晋三26日以主宾身份出席了印度“共和国日”的庆典活动。往年的国庆日阅兵仪式,印度都会邀请一名外国政府首脑出席,此次是日本首相首次作为主宾应邀。安倍称,“日印关系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双边关系”。印度总理辛格则称,“日印两国关系的强化有利于整个亚洲”,“日本是在印度大型基础建设中具有特权的伙伴”。
日印两国高调接触,一方面日本可以向印度卖飞机、卖核电、卖新干线获取经济利益,为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探路,也符合印度“向东看”的战略布局。
深化经济合作强化安保合作
安倍25日在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了首脑会晤,双方就强化经济及安保等领域的合作发表了共同声明。
共同声明称,日本将向印度提供2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8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贷款将主要用于德里的地铁建设和可再生能源供应等方面。
关于正在推进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计划,日印双方将在明年7月前共同完成印度西部的高铁建设的前期调研,并作出结论,未来日本或将向印度出口新干线技术。据悉,印度计划斥资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0亿元)建造高铁,以连接印度最大的商业城市孟买和与其相距500公里的西部工业城市艾哈迈达巴德。除日本以外,法国政府也欲向印度出售技术与车辆。
此外,两国同意就日本向印度出口核电设备问题,加快签署《原子能协定》的进程。两国还签署了包括关于促进旅游发展、提高电信塔能效和在印度发电等8份经济方面的协议。
共同声明称,日印两国同意强化军事安保领域的合作,除了举行日印美三国的联合海上军事演习之外,日印两国的外长和国防(防卫)大臣也将分别举行会谈,以建立日印两国外交与军事的对话机制。针对中国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共同声明强调基于国际法确保飞行及航行自由的重要性。
据《印度快报》报道,印度政府邀请日本参加今年的印美“马拉巴尔”联合海上军演。2007年在印度外海举行的“马拉巴尔”军演变成一场多边演习,甚至引发中国正式抗议,而此前印度防长安东尼曾表示,印军将不会参加任何会使人感觉与美国结成反第三国军事联盟的演习。在安倍印度之行前的这段时间里,日方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要求允许日本军舰参加“马拉巴尔”演习。
2011年10月7日,印度与美国和日本在东京举行局长级安保协商会议,寻求建立三国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的所谓安全保障体系。据报道,会议讨论的一大重点是如何应对中国海军力量增强的问题。日本共同社分析指出,此举旨在现有的美日、日印、美印安全对话框架上,进一步强化美日印三国间的磋商机制,该框架虽然打出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姿态,但“难掩遏制中国之嫌”。
为实现向印度出口水陆两用飞机“US-2”,日印双方就将于今年3月召开的工作会议确认了日程。此前1月5日,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访问印度时,主要目的就是向印度兜售其US-2水陆两用飞机。这种飞机主要用于救援和搜索工作,续航距离达4700公里,即使浪高3米也可以在水面起降,每架售价约100亿日元。因受武器出口三原则限制,日本无法直接出售武器。于是,日本决定将拆除飞机的军用雷达后以民用飞机的名义卖给印度。而印度方面也可以另从别的国家购买军用雷达。1967年,日本首次提出武器出口三原则,即“不向共产主义阵营国家出售武器”,“不向联合国禁止的国家出口武器”,“不向发生国际争端的当事国或者可能要发生国际争端的当事国出售武器”。近10年来,日本各届内阁都在为试图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进行尝试。如果“US-2”出售成功,将是日本确立武器出口47年来,首次出口转为民用的国防装备,也被认为是安倍内阁在为进一步出口武器铺路。
辛格:“美日有能力改变印度”
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尼赫鲁曾说过:“太平洋会取代大西洋的地位而成为未来世界活动的中心。印度虽然不是太平洋国家,但总免不了会对太平洋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引出了印度“向东看”战略。
与日本的合作也符合印度“向东看”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报道称,印度在过去10年间与东南亚和东亚国家签署了十几份防务合作协议。印度海军活动导致韩国、日本、越南和印尼等“把印度视为在未来或许可以在东南亚抗衡中国的国家”。对新德里而言,让海军驻扎在太平洋变成对中国进行战略威慑的关键所在。
《印度时报》1月26日刊文称,辛格和安倍交好,针对的是中国。辛格说,日本在印度的“向东看”政策中处于核心位置。
《印度斯坦时报》称,尽管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曾短时间内与印度交好,但在后者过于拥护社会主义和支持苏联后,日本对印度的态度变得冷淡起来。冷战结束、高盛集团有关金砖四国的报告以及华盛顿对印战略兴趣的增加,都让东京开始再次思考日印关系。如今,安倍无法找到任何一位比辛格更亲日的印度总理了。辛格曾表示,只有美日两国有能力“改变”印度。(本报记者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