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达沃斯放厥词日国内谴责声四起我外交部发言人回应安倍对话请求:中国领导人很忙
瑞士当地时间1月22日傍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度大会上发表了演讲。在演讲中,除了大力推销自己的“安倍经济学”外,安倍还混淆是非,大放厥词,再次为其参拜靖国神社辩护,批评中国军费开支不够透明,上演了一出拙劣的闹剧。
同一天,日本公益社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理事会通过决议,谴责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要求日本政府改善与邻国的关系。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也发表谈话,认为安倍应反省参拜错误。
日辟谣“冲突说”存蹊跷
1月24日,日本通常国会将召开,按常理安倍已没有时间再出席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但是,安倍认为达沃斯年会有各国首脑和经济界人士约2000人出席,他出席年会是宣传日本经济、尤其是推销他的“安倍经济学”和吸引外国对日投资的最佳时机。因此,他决意挤出时间出席,并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讲。
安倍在讲话中称,通过他的改革,正在将日本的电力自由化、医疗产业化和稻米补贴等过去被认为是“不可能”改革的内容变成“可能”,大力宣扬“安倍经济学”的改革成效,意在消除国际投资商对日本经济发展战略信心不足的担忧。此外,安倍在演讲中用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解释日本的外交方针和安全保障政策,努力展示日本“维护亚洲和平与稳定”的形象。同时,安倍对中国的军事发展表示担忧,称亚洲发展的成果不应浪费在扩充军备上,应投资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上;安倍还呼吁中国增加军费开支透明度。尽管安倍在演讲中自我表扬了很多,但论坛执行主席施瓦布的第一个提问便是“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没有想到与中韩的关系会恶化吗”。
为了进一步宣传日本,安倍在达沃斯期间还专门安排了与外国媒体的座谈。据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的报道,对于“中日有无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的问题,安倍称,目前的中日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德关系非常相似,言外之意是不排除发生冲突的可能。
对于这些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23日称欧洲媒体的报道不实。菅义伟还详细介绍了安倍当时发言内容。据菅义伟称,安倍当时的说法是尽管当时英德在经济上相互倚重程度较高,但还是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记者问题中提到的(中日军事冲突)对日中双方都是巨大损失,决不能发生。虽然日本政府和欧洲媒体各执一词,具体情况无法核实,但难道欧洲媒体都理解错了,还是另有原因呢?
村山提议日经济界施压
22日,日中友好协会第十次理事会通过一份决议,强烈谴责安倍的参拜行为,呼吁改善与邻国关系。
决议称,“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有化问题”使日中关系严峻起来,去年底安倍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让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亚洲各国以及欧洲各国也对日本的外交感到担忧,对于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许多国家和日本国内外的各界人士都表示反对,并强烈要求安倍反省。
决议认为,本应以和平和合作精神推进的日本外交目前却处在非常严峻的环境之中。出于对当前日中关系的深度忧虑,强烈要求安倍尽快恢复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22日在东京表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错误的,安倍应该对此进行反省。
村山说,安倍明知参拜将引发政治问题,还是执意参拜,这导致因领土问题而紧张的日中关系更加恶化。村山说,安倍为了消除自己的“痛恨”而牺牲整个日本,这是不能被允许的。作为一国首相,安倍应该对此进行反省。
村山说,安倍遍访各国试图构筑对华包围圈。“为什么小小的日本要去包围广阔的中国?有这个必要吗?对日本来说,最重要的是与中、韩和亚洲各国构筑信赖和友好关系。这才是日本首相的职责。”
村山强调,日本经济界应该对安倍政权施压,阻止其在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上一意孤行。
中方吁国际社会携手制止安倍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23日在瑞士蒙特勒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在达沃斯公开为其参拜靖国神社辩解作出回应。
王毅表示,中国有句话叫欲盖弥彰,越抹越黑。安倍的辩解只能证明,他仍在顽固坚持与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背道而驰的错误历史观。因为直到今天,靖国神社仍在公开主张当年的对外侵略是正当的,仍在宣称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是自卫的,仍在鼓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非法的,仍然把14名甲级战犯奉为神灵。
王毅指出,安倍不顾各方反对,执意参拜靖国神社,向甲级战犯表达敬意,他的本意很清楚,就是要为侵略翻案,为战犯张目。一切有良知的人们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对此都绝不会接受。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我们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制止这种企图开历史倒车的行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3日表示,日本领导人如果一意孤行,将使日本朝着危害亚洲、危害世界,甚至危害日本自身的危险方向越走越远。
针对安倍在达沃斯论坛上关于中日领导人会谈的有关言论,秦刚表示,日方不能幻想一方面拒不承认错误,到处说中国的坏话,另一方面又空喊对话口号。“这样的对话不会有任何效果。中国领导人很忙,我们还是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来做有用、有效的事情。”东京1月23日专电(驻东京首席记者 刘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