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热点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2013年终盘点】10大国际意外事件
    内蒙古新闻网    13-12-11 10:50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国际

    ·

    伊温和派意外当选并与美达成协议

    “黑马”当选总统释放伊朗变革信号

    伊朗内政部长纳贾尔15日在首都德黑兰宣布,前首席核谈判代表、温和保守派总统候选人鲁哈尼当选伊朗第11届总统。在总计3670余万张选票中,鲁哈尼赢得1860多万张选票,得票率为50.71%。

    分析人士指出,鲁哈尼从多名强硬保守派候选人的围堵中胜出,令人颇感意外。这匹“黑马”的出现,反映了伊朗民众“求变”的心声。他上台后,伊朗在经济政策、与西方关系以及核问题谈判方面或许会出现变化,但这些变化有多大,还需继续观察。

    艾哈迈迪-内贾德执政的8年时间里,伊朗在外交上,特别是在核政策上采取了“不妥协、不投降”的强硬立场,导致其与西方国家关系全面恶化。其后果是,美、英、法、德等国联手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

    西方制裁的后果从2011年年底开始显现:伊朗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幅下降,与外国银行的金融往来被完全切断,本币里亚尔急剧贬值,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失业率高企不下,民众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面对伊朗现状,鲁哈尼打出“变革”大旗吸引选民。他承诺自己当选总统后将致力于挽救伊朗经济,组建一个“充满智慧和希望”的政府,强调在“理性和智慧”的基础上,通过“与世界合作和纠正自身错误”解决自身问题;在外交上,他主张与国际社会建立“建设性互动”,通过谈判解决与西方的分歧,以缓解西方制裁对伊朗经济造成的压力。

    鲁哈尼的这些温和主张迎合了伊朗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和年轻一代“求变”的愿望,因此,他的人气不断走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伊朗外交官告诉记者,鲁哈尼务实、开明,为人处世与改革派领袖、前总统哈塔米极为相似。 【详细】

    【2013年终盘点】10大国际意外事件

    11月24日,在瑞士日内瓦,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左三)宣读联合声明。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24日凌晨在日内瓦达成伊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新华社记者王思维摄

    伊朗核问题打破十年谈判僵局

    经过密集谈判,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外长与伊朗外长24日在日内瓦就伊朗核问题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相关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协议的达成打破了过去十年来有关伊朗核问题谈判的僵局,为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可能。

    根据这项协议,伊朗同意暂停生产丰度为5%以上的浓缩铀,同时稀释或转化库存的丰度为20%的浓缩铀;未来6个月里,伊朗不新增丰度为3.5%的浓缩铀库存,不再兴建额外的铀浓缩设施,不新增离心机等。作为回报,相关国家暂停对伊朗贵金属、汽车等的部分进口限制以及对伊朗石油化工产品的部分出口限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认为,协议的达成首先要归因于谈判各方——尤其是美伊——都有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意愿。“美国感到通过遏制打压的手段阻止伊朗核计划已是力不从心,而伊朗在遭受长期经济制裁后,国计民生正面临严重威胁。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富说,伊朗新总统鲁哈尼8月份上台后,伊朗方面政策出现积极变化,也为达成协议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月11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合作路线图,允许核查人员检查部分核设施,许诺提高核计划的透明性,这为协议的达成扫除了一个重要障碍。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用四个“有利于”肯定伊朗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的重要性:“有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有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各方同伊朗开展正常交往,也有利于伊朗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详细】

    国际社会普遍欢迎伊朗与六国达成核协议

    新华国际时评:中国“两手”助力伊核破冰

    伊核问题协议:十年磨一剑

    高清组图:伊核问题对话会达成第一阶段协议

    前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美国安局被曝可监控全球任何手机
    网友实拍真实越南淳朴风情(组图)
    研究称精子可组“敢死队” 抵御其他“入侵者”
    伊辛巴耶娃问普京个人问题 普京:我不好意思了...
    卡梅伦走了 留下一片思考
    泰国国王寿辰讲话劝各方团结合作为国家稳定尽责
    “透明国际”:中国清廉指数连续三年上升
    奥巴马叔叔终获“绿卡”:我侄子是美国总统
    新闻人物: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盘点曼德拉经典语录:我梦见非洲实现了统一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牛奶涨价的背后……
    关于对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专题】自治区党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九次全...
    内蒙古“户户通电”工程基本完工
    奶源紧缺 包头市液态奶“涨”声一片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等9地入列全国资源型城市
    内蒙古党群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10日起进行资格...
    筑就广厦千万间 北梁百姓尽欢颜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2013年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专题
    【专题】最美基层干部
    【专题】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