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外媒拾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外媒:菲灾区哀鸿遍野灾民出逃 犯人趁机越狱
    内蒙古新闻网    13-11-15 09:26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据《参考消息》14日报道,【埃菲社菲律宾塔克洛班11月12日电】台风“海燕”11月8日过境后,菲律宾塔克洛班灾区哀鸿遍野,空气中弥漫着腐烂尸体散发的恶臭,数万名灾民缺水少粮。

      虽然当地和国际媒体早已做了报道,但抵达萨马省、莱特省和宿务省北部等主要灾区的救援物资寥寥无几。

      位于莱特省、距马尼拉西南约852公里的塔克洛班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国际救援。当地70%的建筑物已倒塌,剩下的也是摇摇欲坠,街道上垃圾堆积如山。只有市中心的几座砖混结构建筑尚未倒塌,但在时速达每小时300公里的台风席卷下,楼顶已被刮走,窗户也破碎不堪,而居民区的普通房屋早已片瓦不留。

      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政府担心遍布大街小巷的遇难者尸体可能引发疫情。绝望的灾民排成长队,争抢军队发放的少量大米。

      大多数经历过台风“海燕”这场噩梦的幸存者都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悲痛。

      据塔克洛班的一位居民回忆,她和3个年幼的女儿为了求生抓住一根房梁。在大水退去之前,她们根本不相信自己能活下来。现在,她们和另外30个同样流离失所的人挤在一座房子里。

      她抱怨说:“我们没看到任何救援队。没人帮我们。”

      虽然政府部署了500多名士兵和警察维持秩序,以防发生犯罪事件或者灾民因绝望而暴动,但仅存的几家商店和几所学校里,其实已经没什么可以抢的了。

      菲律宾内政部长罗哈斯指出,4辆装甲车正在市内巡逻,以维持治安。

      罗哈斯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么做是为了告诉人们———尤其是居心不良的人———政府已经回来了。”

      他还表示,已经部署了警察部队,以防灾民围堵救援车辆。军队正尽力防止绝望的灾民哄抢加油站,因为加油站将大部分燃油都留给了政府车辆和救援车辆。

      医生无国界组织11月9日就已经在灾区展开救援工作。外伤、流感、霍乱和心理创伤是救援队面临的主要医疗挑战,他们急需联合国和国际合作机构提供援助。

      “海燕”过境4天后,菲律宾政府宣布已经有1774人因灾遇难;但据非官方消息称,死亡人数可能多达数万。大约1000万菲律宾人受灾,其中至少有66万人无家可归。

      【菲律宾《马尼拉今日旗帜报》11月13日报道】题:大批灾民逃出“地狱”

      惶恐不安、疲惫不堪的塔克洛班居民开始逃离这座在8日被超级台风“海燕”夷平的城市。

      地方当局说,11日晚以来,有多达3000人涌入机场,争夺一架飞往马尼拉的空军C-130运输机的坐席,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救赎机会。但最终能登机的只有几百人。

      现年42岁的拉斯蒂·拉坎布拉是机场里的数千灾民之一,跟他一起的还有他的妻子、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女。他们是搭一辆路过的军队卡车来到机场的。

      他说:“我们的房子被毁了。没有食物没有水,什么都没有,就算有钱也没用。”

      守卫塔克洛班机场的只有十来名警察和士兵,他们阻止难民冲破机场的铁栅。

      警方12日说,他们仍然在核实军方的报告,即有数目不详的莱特省监狱犯人趁“海燕”肆虐的机会越狱。这所监狱平时关押着约600名犯人。

      本报通讯员罗纳德·雷耶斯在塔克洛班的家被毁后,被迫撤离到宿务省。他说:“塔克洛班现在已经成了无人区。那里能见到的一切就是死亡、毁灭和残骸。”

      雷耶斯说,塔克洛班全城都弥漫着尸体的臭味。“味道真的很难闻,因为有的人已经死去5天之久却还没有掩埋。”

      他说:“由于食品发放速度缓慢,而且担心没有收殓的遇难者遗体会导致疾病传播,人们普遍感到绝望。所有救援物资都正在运往塔克洛班,但是发放的过程很缓慢。”

      “海燕”过后的塔克洛班灾区哀鸿遍野,空气中弥漫着腐烂尸体散发的恶臭,灾民们不得不戴着口罩经过废墟。(路透社)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美炒作中国军方黑客 外交部: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大妈(Dama)土豪(Tuhao)成英语热词(图)
    伊核谈判取得进展 美国或考虑放宽对伊制裁
    设立国安会 安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俄媒:美游戏常把中国人俄罗斯人当战斗对象
    曼德拉外孙女曾遭受性虐6年
    透视日防空识别圈:中俄从未承认 与邻国摩擦不少
    日本举行大型“锁喉”军演(图)
    CNN沦为暴力恐怖帮凶
    中国买家抢光了硅谷的房 用奔驰接中国客户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定位规模确定 可起降空客...
    内蒙古再次通报7起违反八项规定和自治区相关规...
    侵 权 声 明
    呼和浩特潮汐车道试运行首日:一些人看不懂标志...
    药品有了“身份证”
    呼和浩特市新机场地址命名尚未敲定
    如此拉货太危险!
    【“8337”实践探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全面建...
    自治区人大集体视察现代煤化工产业建设
    内蒙古呼伦贝尔迎来入冬最低温 局地达-27℃(图)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2013年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专题
    【专题】最美基层干部
    【专题】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