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奇趣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人造人”来了 道德学家在思考伦理问题
    内蒙古新闻网    13-10-15 09:15    打印本页    来源: 钱江晚报

      据美国媒体13日报道,一批美国工程师利用人造器官、肢体和其它身体组织,成功组装出会呼吸、说话和走路的逼真生化电子人(bionic man),并于11日在纽约国际动漫展公开亮相。据悉,该电子人总值100万美元。其原型,被誉为“仿生学男人”的贝托尔特·梅尔说:“我们已经到达一个临界点,即具有人造肢体的人或许更有优势。”

      有大约六七成

      真人的功能

      美国媒体本月20日晚上将播出纪录片《不可思议的生化电子人》(The Incredible Bionic Man),描述这些工程师如何利用人造肾脏、血液循环系统,一直到植入式电子耳和视网膜等组件,组装能够实际运作的机器人。

      主持这项计划的影子机器人公司主管沃尔克说,他们利用全球各地17家厂商提供的组件组装生化电子人,以期显示医学已有多大的进展。

      他说,这具机器人身高6.5英尺(约1.98米),拥有大约六七成真人的功能,能在Rex助步机协助下,走动、坐下和站立。

      它配置的人工心脏,能够利用电子工具跳动和促成人造血液循环,像人类一样输送氧气。它也用植入式人工肾脏,取代现代洗肾机。

      虽然机器人使用的许多组件都可以发挥必要功能,可是距供人体使用还很遥远。例如,它的人工肾脏只是原型产品。它也还欠缺许多重要组件,没有消化系统、肝脏或皮肤。当然,它也没有脑子。

      这个生化电子人是以苏黎世大学36岁的社会心理学家梅尔为蓝本。梅尔天生就没有左下臂,装配了生化电子义肢。

      他说:“我们希望显示科技能为因意外事故或生病,失去鼻子或其它肢体的人,提供漂亮的义肢。”

      这项实验所使用的组件是由各方捐赠,总值约为100万美元。梅尔的纪录片《如何创造一个仿生学男人》于今年2月在英国第四台播出,它将于下月在美国播出。这个节目关注于先进的假肢,以及人造器官模型,包括可植入的肺和塑料肾脏,后者将不会被宿主身体排斥。

      “仿生学专家”:

      道德学家在思考伦理问题

      英国《卫报》9月30日报道,近日在英国召开的未来节的开幕式上,被誉为“仿生学专家”的贝托尔特·梅尔说道,在没有进行先前的伦理辩论之前,科学家和工程师不应该在公开市场上发布某些科技进展。他还说“已经到达一个临界点,即具有人造肢体的人或许更有优势”。

      梅尔自2009年起就拥有一条价值4万英镑的人造小臂和手。在伦敦肖迪奇市政厅进行演讲过程中,他询问听众,公众是否应该让供求法则决定人类是否应该进入一个可能的“仿生学”未来,也就是某些拥有财富和更高才华的人的身体可以得到增强和提高。“我们已经到达一个临界点,也即具有人造肢体的人或许更有优势。如果这对每个人都具有吸引力,那么一个潜在市场或将发展起来。”

      进行前沿研究的工程师可能并没有思考他们的研究产生的影响以及所涉及的道德困境。梅尔说,在世界某些地区,整容手术已经为富裕者创立一种新的规范。

      高科技

      会让运动会不公平吗

      2012年残奥运动会提出高科技可能产生的不公平优势问题。梅尔非常好奇这是否会引发强烈的反对,并谈论了自己以身上的高科技假肢感到骄傲,它让他有了新的自信,他之前的假肢“仿佛来自逊毙了的20世纪70年代”,让他觉得非常羞愧。

      梅尔还提到了近期有关14岁英国男孩马修·詹姆斯的故事。詹姆斯和梅尔一样患有先天肢体发育异常,这种罕见的症状意味着他的一只手臂只长到手肘处。被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拒绝后,詹姆斯写信给梅赛德斯,他最喜欢的一级方程式赛车组,并提议将他们的logo印在最新先进的假肢上,前提是前者为他支付购买假肢的费用。梅赛德斯贡献了3万英镑但并没有接受他提出的广告建议。

      “我认为这是个糟糕的故事,道德问题总是位于企业工作清单的最后一项,我们不能将这些问题只留给商业。”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外交部:日方如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挑事后果严重
    韩称朝鲜重启宁边核反应堆 欲三年内实现统一
    普京过生日:印尼总统弹吉他唱生日歌 众领袖伴奏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
    研究发现"删除记忆"基因 "后悔药"或将成现实
    美媒:奥巴马缺席使中国成为APEC主导力量
    美刊:理解中国经济现状不能只看GDP
    中美冲突风险或增加 未清晰定义关键利益
    印度防狼胸罩抗性侵感应“凶兆”传送求救讯息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获2013诺贝尔文学奖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内蒙古扎兰屯成候鸟度假天堂
    包钢当选乌海市市长 赵希民当选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警地头话安全 农民秋收有保障
    巴特尔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取消和...
    内蒙古公布“巡视问题”整改方案
    呼铁局调整K573/4次、K7903/4次列车径路及停站
    【“8337”正能量】腰坝滩演绎农业升级版
    呼和浩特铁路局新建东胜西站10月18日开始运营
    冷空气侵袭内蒙古地区迎来今年首场降雪
    八千里边防送安康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2013年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专题
    【专题】最美基层干部
    【专题】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