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16日公布叙利亚化学武器调查报告。不出所有人的意料,报告确认了在叙首都大马士革战场上使用化武的事实,但对于外界更为关注的谁是肇事方,报告则采取了模糊的态度。正因如此,围绕“是谁使用”这一关键问题,美俄等国在场外打起了“口水仗”。
证实“有人使用”
自8月26日到29日,利用叙政府军与反对派每天5小时的临时停火期,联合国调查团前往大马士革姑塔区几处受到影响的地点实地取证。调查团访问超过50名幸存者,记录弹药及其部件,分析中毒受害者症状,收集了生物医学样本(毛发、尿液和血液),并采集了约30份土壤和环境样本。
通过科学检测,调查团发现事发地及附近地区都有沙林残留,几乎所有幸存者的血液样本沙林及沙林指征都呈阳性。基于此,调查团得出结论,在8月21日叙利亚境内发生的各派冲突中较大规模地使用了化学武器,而且针对包括儿童在内的平民。报告进而指出,投放在大马士革姑塔区的地对地火箭弹中含有神经性毒剂沙林。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向安理会通报这份报告时说,“结论是压倒性和无可争辩的,事实不言自明”。
他指出,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使用化学武器都构成战争罪,必须对肇事者予以问责。但潘基文也同时承认,鉴于叙利亚境内安全局势及其他限制因素,调查小组“无法证实8月21日使用化学武器的全部范围,也无法确认完整的伤亡数字”。
斗嘴“谁在使用”
由于报告没有指明肇事方,因此各方都按照各自理解予以解读。调查报告公布后不久,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鲍尔与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就结结实实地打了一场“嘴仗”。
鲍尔一口咬定,只有巴沙尔政权才可以实施这一大规模的化学武器攻击行动。他摆出三条理由:叙反对派并不生产发射化学武器的122毫米火箭,而巴沙尔政权却拥有这类武器;化武袭击是以一种极为专业的方式进行的,华盛顿从中看不到简易武器的任何迹象;最后,叙利亚政权拥有沙林毒气,但没有证据显示反叛组织拥有这种物质。
丘尔金则反驳鲍尔,如果真是叙政府军发射了含有化学武器的火箭弹,为什么没有任何关于反对派伤亡的报告?难道有关报道中所说的叙政府军向反对派发射的火箭弹全都没有命中目标?他还强调,非国家行为者获取化学武器的能力不可低估。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则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任何人使用化学武器,赞赏联合国秘书处开展的有关调查工作,将认真研究相关报告。
或许,这次化武袭击又将是一个“罗生门”,永远难有真相,一如当年的“天安”号事件。但是,解决叙利亚危机不应成为又一个“葫芦案”。当前,美俄就化武协议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达成框架协议,外界普遍认为暂解了对叙动武警报。但是,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国际社会不应只打“口水仗”,还应该积极推动美俄协议尽快落实,并促使第二次叙利亚问题日内瓦会议早日召开,从而推动叙利亚问题回到政治解决的正轨,“再给叙利亚和平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