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热点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日前大臣鼓吹:日应助美在中东抗衡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    13-03-25 09:43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3月20日文章】题:亚洲和后美国时代的中东(作者日本前防卫大臣、国家安全顾问小池百合子)当充分评估十年前美国领导的那场入侵伊拉克的战争时,政治伊斯兰主义其后在该地区——以及整个中东地区——崛起的重要性,与当时没有人预见到的一种地缘战略转变的重要性相比相形见绌。但是,那种改变现在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随着美国接近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美国从中东地区的战略脱离可能会变成现实。

      美撤出将引发中东巨变

      当然,中东地区从前已经多次经历过一个或是多个大国的撤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一战之后土崩瓦解:法国和英国的王命在二战之后消失殆尽;以及,最近发生的,继苏联1991年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影响力接近全面消失。每一次,紧随其后,该地区的政坛都会发生里程碑式的变化。如果美国试图在未来几年不再摇手中东地区的事务,那么一种相似的断裂是否也是不可避免的呢?

      尽管许多人相信美国以色列同盟是美国中东政策的基础,但是,是基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才促使美国在1954年之后在该地区建立了一种占统治地位的军事存在。事实上,直到1967年6月的“六日战争”时,美国还不是一个以色列军事装备的主要供给国。美国军事存在的首要目的是维持阿拉伯世界的现状,从而保障来自波斯湾的能源供应,是为了维护美国及其盟友以及全球经济的利益。

      当然,没有人会认为美国的页岩天然气革命(已经使其接近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意味着其驻扎在巴林的第五舰队将会在不久之后随时开拔。但是,美国对该地区军事承诺的理论基础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正如欧洲在冷战结束后一样——军事资产的分配也倾向于发生改变。

      这一变化几乎一定能够反映在美国与阿拉伯盟友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上。正如美国政治家、学者约瑟夫·奈曾经指出的:“数十年来,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有一种不对称的平衡关系,我们依靠他们无拘束产油国的地位,而他们则依靠我们获取终极的军事安全。”奈说,考虑到美国蓬勃发展的国内能源供应,这些“协议将会以某种更有利的条款的形式达成”,至少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是如此。

      美应寻求日印支持

      但是,无论达成何种新条款,美国脱离中东的程度将依据两个关键性问题的答案而定。首先,是否哪怕是部分撤军也会制造出一个安全真空,可能会被一个如中国或伊朗这样的竞争对手所填补?其次,美国对该地区承诺的任何减少是否会激发不稳定,从而滋生出失败国家和恐怖分子避风港?

      贝拉克·奥巴马总统当前在阿富汗、也门和其他地区的安全战略显示,美国将会寻求继续施行隐蔽性干预来减轻后一种风险——特别是利用无人飞行器。但是,阻止对手在该地区获得一种过分自大的影响力,将要求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反应——即寻求旧盟友如日本和新朋友如印度的支持。

      这样做的理由显而易见:中国对于中东地区能源进口的依赖意味着其几乎一定会寻求填补该地区的一切安全真空。事实上,中国似乎早就在期待该地区安全结构的这些即将发生的变化,并且似乎已经准备好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利用这些变化。

      中国在印度洋的“珍珠链”——将中国与中东和非洲地区联系起来的一系列潜在的海军兵站——将会为中国提供一支能够巡航波斯湾航道的蓝水海军。

      但是,在试图与中东地区的石油制造国达成新协议的同时,中国已经因为对伊朗的强大支持受到连累,后者目前深陷于一场与该地区主要什叶派国家特别是沙特阿拉伯的权力斗争之中。如果中国与伊朗的关系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波斯湾的君主国们的战略合作关系证明将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且,中国在中东地区谋求更大影响力的不可避免的努力意味着,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土耳其和其他国家也需要主动创建能够保护各自国家利益的地区安全结构。这些国家必须明确自己是否拥有实现自身国家利益目标的手段。例如,他们是否能够提供美国长期以来为该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所提供的那种安全?

      设想亚洲大国进入中东并在该地区展开权力斗争在今天看来还是一种遥远的前景。但是,十年前,美国从该地区脱离的可能性也是如此。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日本防卫相诬称中国殃及周边地区
    外媒关注习近平号召齐心实现“中国梦”
    委决定不永久保存查韦斯遗体 百万人哭送下葬
    一名中国公民在柬埔寨遭枪击身亡 凶手仍在逃
    习近平主席出访“首秀”有啥讲究?
    因一系列窃听丑闻 英国要成立新闻监管机构
    媒体聚焦李克强总理记者会引万众瞩目
    欧洲的困境让金砖国家愤怒
    美国底特律一套房500美元 中国网友欲“抄底”
    奥巴马访问以色列 以媒称将密商6月攻打伊朗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完善发展思路 找准发展定位 明确发展路径 把内...
    内蒙古自治区十一届政协第三次主席会议召开
    2013年全国“两会”
    内蒙古党委书记回复工人工资低问题
    雷锋精神 与我们同在 与时代同行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又是一年3.15 共建诚信 有你有我
    内蒙古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降温大风同时来袭
    内蒙古电改试点获批 煤制天然气将缓解华北雾霾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次主任会议
    新闻专题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第三届乌兰巴托·中国内蒙古文化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