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热点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日炮制“火控雷达照射”的背后
    内蒙古新闻网    13-03-21 10:42    打印本页    来源: 解放军报

      随着日本媒体“爆料”称解放军高级将领承认中国海军舰艇向日舰照射火控雷达,日本方面炒作所谓的“火控雷达照射”,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间歇性发作期”。针对日方的炒作,中国国防部多次阐明了严正立场。日本方面的说法,纯属无中生有,蓄意抹黑,而其胡搅蛮缠的动作背后,显然有着多重考量。

      其一,模糊焦点,转移视线,减轻日本单边挑衅行动造成钓鱼岛局势紧张的责任和压力。

      自去年9月以来,中日围绕钓鱼岛主权的争端不断升温,这完全是由于日方单方面打破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达成的“搁置争议”默契,公然对中国钓鱼岛实施所谓的“国有化”造成的。对于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以及事态紧张的原因,世界上持客观公正观点的人们都是清楚的。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反对日本的单边挑衅行为,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维权行动。而日本的挑衅行为,不仅遭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坚决抵制,也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批评,招致了日本国内爱好和平人士的不满。

      在“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情况下,日本右翼政客选择了炮制、炒作所谓的“火控雷达照射”事件,企图通过抹黑中国,蓄意制造紧张气氛,来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减轻其对造成钓鱼岛局势紧张应承担的责任。日本这招叫“揣着明白装糊涂”。

      其二,为修改和平宪法,扩张军力,解禁集体自卫权争取内外支持。

      多年来,日本一直在努力成为拥有正规军队的所谓“正常国家”,而实现这一目标,日本视美国为最大的障碍。近现代历史上,日本和美国积怨颇深。当年打开日本大门的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用两颗原子弹打击日本的也是美国。战后很长时间以来,美国一直对日本的政治和军事发展加以制约,并对日本的右翼动向保持警惕,这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有利于己的国际秩序和地区格局,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放虎归山”之后,有朝一日再次上演“珍珠港事件”。

      冷战期间,美国逐步放松了对日本的束缚,其军力和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最近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表达了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不选边、希望中日两国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立场。美国新任国务卿克里还在国会任命听证会上表示,反对在亚太增加驻军,以免给人围堵中国的印象。这在日本看来,似乎表明美方对自己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日本在“火控雷达照射”问题上捏造事实,大肆炒作,就是想故伎重演,希望通过制造“中国已走到战争边缘”的假象,尽可能放大美日面临的所谓“共同威胁”,以此逼迫美国为自己“松绑”,并为其修改和平宪法、成立“国防军”争取国内民众的支持。从这个角度观察,日本炒作“火控雷达照射”问题,其实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其三,反诬中国采取“罕见行动”,为日后可能发生的中日海上冲突预作舆论准备。

      历史上,军国主义的日本几乎侵占了所有东北亚和东南亚国家,日本侵略军屠杀了无数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而在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和袭击前,日本经常玩弄无中生有、贼喊捉贼的伎俩,为其罪恶行为制造舆论氛围。数据显示,近年来,日本飞机对中国的抵近侦察,每年都在500架次以上,日本舰机也经常对中方在公海的军舰进行近距离跟踪监视,干扰中方正常的航行训练,并做出不少极其危险的接近动作。对此,中方掌握了充分的证据。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仅不作自我约束,还指责中国采取“罕见行动”,炮制所谓“火控雷达照射”事件,就是想玩弄“贼喊捉贼”伎俩,为日后类似事件中一旦发生擦枪走火事件时,寻找首先开火、挑起中日海上武装冲突的理由。从这个意义看,日本是要预作舆论铺垫,准备必要时“猪八戒倒打一耙”。

      日本方面炮制、炒作所谓的“火控雷达照射”问题,渲染“中国威胁”,背后的逻辑,无非是谎言多说几遍,想让听的人当成真相。然而,谎言重复一千遍也成不了真理,这种不负责任、企图通过人为制造紧张气氛误导国际舆论的行径,注定会落得个尴尬的下场。日方应深刻反省,以中日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为重,停止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张军社)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国际舆论严词批驳安倍质疑东京审判
    外媒关注习近平号召齐心实现“中国梦”
    朝首次不点名攻击朴槿惠 奥巴马警告朝别挑衅
    日本防卫相诬称中国殃及周边地区
    俄报:中国通过超级大国的考试
    日本曝出“马肉丑闻”
    TPP谈判进入"谁也不愿妥协"阶段 很难达成一致
    联合国报告:中国的发展日益推动全球增长再平衡
    美宣布大量建“网攻”部队 寻求互联网霸权
    中国国家海洋委员会:打造维护海权的坚强中枢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内蒙古14名厅局级领导干部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完善发展思路 找准发展定位 明确发展路径 把内...
    呼铁局19趟卧铺列车将打折
    内蒙古电改试点获批 两煤制气项目拿到“路条”
    内蒙古自治区十一届政协第三次主席会议召开
    远离三无小食品
    内蒙古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降温大风同时来袭
    【内蒙古发展定位解读】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
    候鸟来了
    新策出台:随迁子女在内蒙古参加中高考政策公布
    新闻专题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第三届乌兰巴托·中国内蒙古文化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