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网站1月23日文章】题:日本:安倍是不是正走在冲突的道路上?(作者拉纳·迪维扬克·乔杜里)
自安倍晋三接任日本首相以来,日本和中国围绕东中国海日本控制的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的紧张关系达到了顶峰。执政党自民党已建议将日本的防务预算增加到4.8万亿日元(1日元约合0.07元人民币——本网注),旨在为军队配备更丰厚的海上和空中资产。这些进展与安倍晋三公开的民族主义言辞有关吗?他到底在把日本的外交关系引向何方?
安倍晋三的讲话和行动被视为以强硬派的身份抢占政治地盘的惯用策略。他所在的政党必须应付2013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在参议院选举中占据绝对多数对通过任何重要立法至关重要。安倍晋三必须朝着以下目标努力:帮日本摆脱其内部缺陷,并提升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在目前的国内形势下,安倍晋三和日本民众都不愿在外交政策问题上右倾到批评家担心的那种程度。安倍晋三或许曾在地缘政治问题上致力于更严苛的立场,但他尚未开始大幅扭转他前任的政策。
眼下,安倍晋三“重新解读”日本宪法禁止战争和集体自卫的条款的竞选承诺或许不得不再等等。他是美日同盟的忠实支持者,认为该同盟可以遏制中国的地区和全球野心。
如果与中国的领土争端爆发,日本不会愿意放过地缘战略的任何一方面。东盟惯于抗衡中国的“和平崛起”,有人担心“和平崛起”只是罩着一层薄纱的争取地区霸权的行动。把东南亚放到日本的视线范围内是安倍晋三为减轻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预防在冲突爆发时陷入战略孤立状态迈出的最可靠一步。
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美国结成紧密同盟合作包围中国,是安倍晋三提出的大战略的核心。这个“民主安全菱形”能否成真将决定他获取对华战略优势以及与大国的同等地位的行动能否成功。不过,过早让中国警惕起来并引发危机的风险将严重困扰安倍晋三的外交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