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姜跃春在新华网2012“纵论天下”国际问题研讨会上发言。新华网郭小天摄
(二)日本在TPP和CJK “两头下注”,希望维持其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主动地位。一方面,日本野田内阁在国内分歧很大的情况下,坚持参加TPP谈判,另一方面,日本对东北亚地区合作尤其是中日韩FTA谈判态度发生积极变化。
这也是近年来日本在东北亚地区合作问题上的突出变化。日本两头下注的主要原因:首先要希望通过参加TPP,强化日美同盟关系。面临中国崛起,以及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日本非常欢迎美国重返亚洲,一方面希望通过加入TPP修复鸠山时代因对亚洲外交对日美关系的“偏离”,重新强化日美同盟。
另一方面,多年来日本一直试探与美国的FTA谈判,但始终没有得到美国的回应。加入TPP谈判,很可能给日本带来与美国缔结FTA的机会,实现日本多年的宿愿。其次是中韩两国是日本近邻,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韩国也有日本经济“后院”之称,中日韩三国经贸关系深重,已是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三国近年来频频举行首脑会议在经济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而且近年来日本在对华对韩经济合作所得到的经济利益是有目共睹的。
而TPP作为一种高端的FTA,目前还仅仅是一种自由贸易的理想状态,并不具有现实可能性。何况,仅从农业来说,TPP一旦得以实现,日本的农业将陷入崩溃的可能性。为此日本可以把TPP作为长远目标,而把中日韩之间的FTA作为现实目标两头兼顾。
第三,日本希望以此改变其在亚太区域合作中被动局面。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中国与东盟FTA的正式启动,以及大陆与台湾之间ECFA的签署都大大刺激的日本。加之中国与新西兰、澳大利亚之间的FTA谈判也在进行中。而日本近年来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中的作用相对出现下降势头。本来在中国经济国民生产总值超越日本之后,日本的心理就有相当的不适之感。所以,日本希望借TPP框架,改变其在地区经济合作中的被动地位。
当然,日本“两头下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不愿在地区合作问题上与中国正面形成冲撞。美国“热捧”TPP的举措显然是要通过建立高水平FTA规范亚太区域合作方向,也希望通过TPP规则的制定之后再邀请中国加入,显然中国在这一框架形成过程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日本希望启动中日韩FTA谈判,以其缓和在TPP问题上追随美国而引发中国的种种担忧,避免在区域合作问题上与中国形成对抗态势。由于日本国内政局动荡,执政党和在野党在是否加入TPP问题上意见分歧较大,不管新政府谁来执政,要想正式启动TPP谈判也都将付出较大努力。
(三)东盟国家推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希望继续发挥其在亚太地区合作中的主导作用。2011年初,东盟国家在第十八次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提出了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草案,并在当年东盟峰会上得到东盟十国领导人正式批准。同年8月,在10+6经济部长会议上原则同意组建RCEP,并于11月20日在金边举行的“10+6”部长会议上宣布正式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这将是一个拥有世界50%以上人口,GDP占全球三分之一的区域合作组织。它不仅将消除16国之间贸易壁垒,创造更加完善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份额,还将在知识产权保护、协调竞争政策等方面进行合作。其自由化程度将高于现有16国之间的FTA。
东盟国家力推RCEP主要目的首先是要巩固和加强它在亚太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主要地位,近年来,在东亚区域合作过程中,东盟国家始终处于该地区合作主导者,在其进程中发挥着领导者的作用,但TPP扩大范围之后,对东亚区域合作进程带来一定干扰,东盟希望启动RCEP巩固期在这一问题上的传统地位和作用。其次是整合和提升该地区现有的FTA。迄今为止,东盟国家已分别与中、日、韩等国签署了双边FTA,但均属东盟与单个国家之间签署的协议,出现规则过多、操作繁杂的情况,有必要重新规划,进一步提升自贸区水准。第三是通过RCEP进一步密切东盟内部的经济联系,以增加凝聚力。东盟内部已经面临许多现实挑战和困难,只要加强东盟各国深化政治互信和加强经贸往来才能减轻疑虑,以应对亚太区域合作的上述变化对现有合作框架的冲击。
尽管RCEP有较好的合作基础,也具有“门槛”适中和东盟主导地位相对稳固等优势,但毕竟这些国家之间还存在一些利益冲突,短期内看不到解决这些利益冲突的“出口”,因而RCEP的运行也未必一方风顺。
(四)、影响非成员国的贸易回流问题。日本韩国在华投资已经达到一定份额,如果该两国均加入TPP,在使成员国在非成员国如中国投资企业和资金回流到面临更加低关税和更优惠条件的母国国内,或TPP成员国,这将对非成员对外贸易和整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201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52%,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出口额,说明一些低端加工行业正在从中国转出,转移到其他成本相对更低的亚太国家,如越南。但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的产业升级尚未完成,生产技术也没有根本性提升,中国还很需要这些加工贸易的存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非TPP成员国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
(五)TPP对非成员国带来的反作用力也很明显。应该看到,美国主导的TPP一方面将对东亚现有的一体化发展模式造冲击,甚至东亚区域合作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性。TPP对东盟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领导地位构成威胁。目前加入TPP的东盟成员有新加坡马来越南和文莱。
美国介入TPP后对东盟自身自贸区建设冲击很大。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TPP还可能激发东亚国家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决心和步伐。东盟在出现分化的同时,也反过来促使东盟强化与东亚国家的一体化进程。今年以来,无论在东北亚还是在东南亚区域合作进程均出现突破性进展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首先,今年3月中日韩投资协定达成协议。这是自2007年启动以来,历时5年,中日韩三方先后进行了13轮正式谈判和数次非正式磋商达成的结果。该协定共包括27条和1个附加议定书,囊括了国际投资协定通常包含的所有重要内容,包括投资定义、适用范围、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征收、转移、代位、税收、一般例外、争议解决等条款。中日韩投资协定的签署在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这是中日韩第一个促进和保护三国间投资行为的法律文件和制度安排,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它将为三国投资者提供更为稳定和透明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三国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促进三国间经贸活动更趋活跃,推动三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第二,2012年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日韩三国正式签署投资协定,并就年内启动中日韩FTA谈判达成了共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1月在金边举行的第21届东盟系列峰会期间,日中韩三国在金边举行部长级会谈后宣布,三国即将开始举行有关自由贸易协定(FTA)问题的谈判。在中日之间因钓鱼岛问题陷入僵局的背景下,中日韩三方能信守承诺,按时启动谈判,说明三方均已认识到FTA对中日韩三国的重要利益和对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深远意义。
第三,2011年2月26日,在内比都举行的第十八次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优先讨论了如何与其经济伙伴国共同达成一个综合性的自由贸易协议,会议产生了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草案。2012年8月底召开的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部长会议上原则同意组建RCEP。在2011年东盟峰会上东盟十国领导人正式批准了RCEP。它是东盟国家近年来首次提出,并以东盟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是成员国间相互开放市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建成后的RCEP将拥有占世界总人口约一半的人口,生产总值占全球年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区域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