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在日本东京首相官邸,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前排中)与内阁成员合影。新当选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日组建新一届内阁,前首相麻生太郎任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金融担当大臣,岸田文雄任外相,小野寺五典任防卫大臣。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安倍内阁充斥极右政客
【日本《东京新闻》12月27日报道】在26日建立的安倍内阁中,作为安倍亲信的自民党保守人士纷纷入阁,包括绑架问题担当大臣古屋圭司、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总务大臣新藤义孝、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朋美等人。其中一些人过去的过激言行曾引发争议。
在第一次安倍内阁时期,古屋圭司就是对华强硬派的中坚人物。他在年轻议员中建立“推进价值观外交议员之会”,自任会长。当时这一力量与自民党内重视亚洲国家的力量产生过多次对立。他还是跨党派修宪议员联盟的核心成员。
在担任文部科学大臣前,下村博文是自民党教育再生实行本部的本部长。他负责制订了一份中期报告,要求调整现行“顾及中韩等邻国”的历史教科书审定标准。在担任第一次安倍内阁的官房副长官时,他曾就慰安妇问题表示“日军并未参与此事”。这脱离了政府关于承认军队强制行为的“河野谈话”立场,引发中韩猛烈反击。
新藤义孝曾于今年8月参加了在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海域进行的战争时期疏散船海难事件遇难者祭奠活动。稻田朋美今年8月15日曾与安倍共同参拜靖国神社。她一直提议首相与天皇都应参拜靖国神社。
【韩国《朝鲜日报》12月27日报道】安倍26日任命极右政客新藤义孝和稻田朋美为内阁成员。
新藤义孝通过组织“为守护国家主权的利益而行动的议员联盟”、“参拜靖国神社的国会议员团体”、“为守护日本领土而行动的议员联盟”等极右议员团体不断提高知名度。
女议员稻田朋美可谓是通过妄言提高知名度的典型极右政客。她认为,东京战犯审判违反了国际法和罪刑法定原则。她还否认日本的战争责任,曾因“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等妄言而在日本受到强烈谴责。
【日本《朝日新闻》12月27日文章】以下村博文为首的多名日本新政权要员均为安倍曾任事务局长的“思考日本前途与历史教育青年议员之会”成员。这一组织批评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慰安妇的记述体现的是“自虐史观”,要求修改对慰安妇表明反省和谢罪立场的“河野谈话”。
修改“河野谈话”及“村山谈话”就是“摆脱战后体制”--这是安倍的一贯立场。但修改这一历史认识恐将造成战前军国主义的正当化。
这或许令外界认为,日本将背离战后回归国际社会时所达成的基本共识。若付诸实施,不仅会遭中韩反对,还难以避免欧美的严厉批评。
鹰派或将暂时“藏起利爪”
【日本时报在线12月27日报道】 题:民族主义让位于经济
在2006年至2007年的第一任期中,安倍将精力集中于外交和爱国主义,尽管公众显然关心的是民生问题,结果,自民党在2007年的参院选举中惨败,这最终迫使安倍下台。
在安倍的新内阁中,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和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并不是完全的鹰派。对于他们的选择显然表明,安倍正努力软化他的外交立场,并避免同邻国产生更多摩擦。
实际上,安倍的讲话不断强调他的重点将是经济问题和参院选举。
【新加坡《海峡时报》12月21日文章】 题:鸽派的影响将遏制安倍的鹰
尽管其立场带有民族主义色彩,但自民党在处理复杂的中日关系方面经验丰富,并同中国保持着许多幕后“渠道”。若干因素表明,安倍之类的民族主义者根本不会使中日关系受损。
五年前担任首相时,安倍曾成功修复在其前任小泉掌权期间受损的中日关系。
虽然安倍目前在外交和防务问题上言辞强硬,却没有直接攻击中国。他也拒绝对是否会参拜靖国神社正式表态,为自己留下许多改善关系的空间。
另外,自民党内有许多颇具影响力的“鸽派”,首先就是自民党副总裁、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高村正彦。这些人估计会动用他们同中国的友好“渠道”修补受损的两国关系。
最后一点是,不管他是不是鹰派,安倍都不可能忽视强大企业界的愿望,他们急需同中国发展稳定和友好关系,因为中国的庞大市场对日本经济的生存不可或缺。
修宪需参众两院超过三分之二议员支持。
尽管安倍的政党在众院占绝大多数席位,但他要实现修改和平宪法的目标尚需攻克参院。因此,他在明年7月参院选举前必须小心行事。鉴于这些原因,至少在明年7月参院选举前,我们可以期待鹰派会藏起利爪,避免进一步“吓坏”选民。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26日报道】 日本安倍新政府成立,各方关注安倍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
在26日凌晨的记者会上,日本新外相岸田文雄在被问及尖阁诸岛国有化问题时表示,前任政权用什么方式,如何实施国有化,具体有什么进程等问题,我们需要进行确认,然后在此基础上,就今后如何应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虑。
岸田说,尖阁诸岛的领土与主权问题。无论从历史还是国际法上来说,都属于日本固有领土,对于中国的要求,“我们坚决反对”。
但他也表示,日中两国互惠领域十分广泛,两国关系十分重要,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应对,希望通过两国外长会谈解决双边关系问题。
中方担忧之余抱有期待
【日本《产经新闻》12月27日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26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希望日本新政权成立后能够与中方相向而行,为克服两国关系中的困难、使中日关系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做出切实努力”,对改善两国关系寄予期待。
中国国内把讲话态度强硬的安倍晋三视为“鹰派”,对日本的右倾化表示担忧。
对于安倍派遣特使等软化态度的做法,中国的专家评价说: “虽然政治理念比较激进,但在实践过程中却相对温和,能兼顾方方面面。”专家认为安倍的一系列变化是朝着改善关系方向迈出的步子。
中方关注日本外相的人选。中国媒体原先猜测安倍会委任曾担任外相的人士。起用岸田文雄令中国媒体多少有些困惑,有人评价他“与中国没有太大关系,并且缺乏外交经验”。
【共同社北京12月27日电】 中国对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昨天组建的内阁表示出谨慎和期待的态度。一些人推测鹰派人士安倍或许会采取务实的方法与北京打交道。他在2006年至2007年任首相时曾为改善双边关系发挥了作用。
有些官员和学者对日本的“右倾化”持谨慎态度,其他人则认为安倍或许将采取灵活措施以调和因尖阁诸岛问题而变得紧张的双边关系。
清华大学专家刘江永说:“安倍已发出了改善中日关系的信号……但无法立即搞清,这些举措代表着安倍为改善和发展与中国的关系而制定的长期战略,还是自民党在定于明年7月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中巩固住实力前暂时采取的措施。我们必须仔细监视安倍政府对华政策的动向。”
《中国日报》引述了自民党设法令日本有能力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努力以及安倍政府决心加强日美同盟以威慑北京的做法所引发的担忧,但该报今天也表示希望安倍晋三以“宽广的视角”看待问题,与中国共同改善双边关系。
【日本《朝日新闻》12月27日报道】 中国政府倾向于认为,安倍政权在明年夏季的参院选举之前,将会优先考虑“平稳运转”,不会给日中关系带来剧烈变化。鉴于尖阁问题将会长期持续下去,也有人认为日本政治的稳定将有助于日中关系修复。
对于中国外交当局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防止日中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减少因偶发性冲突而带来的风险。
安倍是否会向尖阁诸岛派驻公务员?是否会参拜靖国神社?这些都将成为检验是否有意改善关系的试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