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在多个领域推进调整战略,其中军事调整战略尤为引人注目。
2012年新年伊始,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五角大楼公布了美国国防战略指南,该指南与亚洲相关部分明显地带有针对中国倾向,自然引起了美国的盟友日本的格外关注。因为分析视角不同,日本各界所得出的结论和判断也不一样。总体来看,日本各界对美国新军事战略调整呈现出官冷民热的态势。
迄今为止,日本对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基本认识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日本的官界反应刻意保持低调。今年1月初,日本防务大臣只是简单回应媒体说,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在某种程度上符合日本预想,并表示欢迎。这个表态背后蕴含着比较深刻的政治含义,其弦外之音,一是说明日本对美国新军事战略内容早有了解,二是表明美国新军事战略相关内容早已在日美合作进程中正在进行。联系到近几年日本出台相关战略文件,包括2012年新版防卫大纲以及防卫白皮书,日本刻意渲染中国威胁,与美国一脉相承。美国新军事战略内容与其说是符合预想,不如说是现实的反映。值得一提的是,在奥巴马新军事战略指南出台一个月之后,日本军方就出台了一个安全战略报告,专门针对中国。报告内容主要针对中国海洋战略走向、海洋政策、海军动向等妄加揣测。在日美重新强化同盟关系,美国重返亚洲之际,日本安全战略报告无疑是对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某种配合,可以说,日本安全战略报告是把中国问题所在说的更加明确。
日本第二个反映是日本新防卫派对美国新军事战略调整大为赞赏,公开表示美国新军事战略出台,令日本欢欣鼓舞。
第三方面,日本一些理性现实主义学者,从地区安全区域秩序构建角度看待美国新军事战略调整,担心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对亚洲安全格局产生消极负面影响。这些学者指出,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将给日本带来危机,奥巴马在外交上既要展现出强势,又要大幅削减军费,不足以保全日本。日本的判断是,美国新军事战略并不是围堵中国,而是通过介入东亚,重新确立美国主导权。这是日本对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基本看法。
总的来说,美国军事战略的出台,客观上迎合了日本安全需求,适应了日本国内对华强硬政治需要,与其说美国对华军事战略出现重大变化,不如说日美共同推进加速这一进程。
日本因应美国亚太军事战略调整的背景:日本在3月份发生地震、海啸、核辐射之后,除了经济上遭受重创,传统安全领域也加重了危机和防范意识,野田也成为二战以后敢于公开言战的日本首相。
对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日本如何应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适应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转型的需要,制定日本国家安全战略。战后初期,日本和平宪法通过国内的反战思潮和对外经济援助,不仅在政治上赢得亚洲国家的信任和尊重,而且也创造了亚洲经济奇迹。近年来,日本受美国反恐战争影响,原来和平底线接连突破。民主党上台之后,在与军事相关领域更是采取大胆行动。2011年底,野田同意放宽武器采购,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日本军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今年2月,自民党第二次提出修改宪法草案。近日,自民党总裁安倍公开扬言,要将自卫队改成国防军,坚决保卫尖阁列岛等。所有这些都表明,日本正在不断超越安全战略。
第二,推动美驻日基地调整。由于驻日美军基地经常发生扰民等事件,日美围绕基地搬迁问题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2006年日美之间就驻日美军基地搬迁问题达成日程表,但几年过去实质进展不大。2011年奥巴马提出新军事战略之后,驻日美军基地才出现转机。今年2月两国举行两轮磋商,日本对美国海军陆战队调整转移以及对地区安全产生影响给予高度评价,暂时搁浅了这个矛盾。
第三是对中国安全认知出现偏差。民主党上台之后如何确立对华关系始终摇摆不定。野田上台尽管多次表明中国崛起是机遇不是威胁,但是在安全政策上却大幅摇摆靠向美国,中国不仅是仅次于朝鲜的安全防范对象,也是日本制订安全政策的出发点。3月18号野田在讲话中明确讲出自卫队必须担负起保卫国家、保卫国民的职责。从这个逻辑来看,俨然是大敌当前,必须随时应战。
第四,强化日美同盟名义之下推动军费增长。尽管日美同盟本身是冷战的产物,但是日本竭力标榜日本的正当性、公益性。对日本来说,维护日美同盟不仅保障国家安全,还可以合法发展军力,重要的是日本可以根据国内政治需要,以同盟要求为借口,不断突破军事禁区扩展活动空间。
日本因应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可能采取的一些举措:第一,通过主导东亚海上安全合作,旨在对华牵制之势。鉴于美国军事战略指南未来发展重点在海空区域,可以设想海上安全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日美同盟重要合作领域。去年日本接连向南海国家提议东亚安全海上合作机制,讨论安全保障议题,积极推进海洋外交。今年东亚峰会也是大谈海上安全。近年来日本在东亚海洋问题上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南海问题大国又是中日东海争端当事国。在南海问题升温之际,打着确保海上通道的旗号,谋求海上安全合作机制,以确立其在东亚海洋问题上的领导地位,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其次,日本可能采取的一些举措就是加剧钓鱼岛争端,推进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大家都知道2012年新年伊始,日本接连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先是议员登岛,接着给岛屿命名,9月份有公然搞钓鱼岛国有化。这一系列举措都表明钓鱼岛问题将是未来日美安全合作主要切入点。
第三方面,为美军提供援助,深化对美军事合作。由于日美还难以像英美联军那样并肩作战,在现实条件下日本不太可能采取孤立冒进的政策,但是我认为在日美同盟框架下,日本还是可以分担一些具体责任,包括通过无人机强化情报侦查、对美军事警戒区实施警戒等等。
中国的战略选择。日本利用美国军事战略调整,通过推进地区安全政策、扩充军力等手段扼制中国,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前中日关系本质。无论是长远战略互惠关系还是相互依存理论,都无法改变中日结构性矛盾。中日唯有消除安全上的怀疑敌视,才是确保和平发展关键性因素。因此首先必须密切注视日本借助美国亚太军事战略调整,谋求和扩大海洋权益,推进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
当前从东北亚安全形式上看,除了朝核问题之外,领土争端已经成为该地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从近年来日俄北方领土争端、日韩领土争端以及钓鱼岛问题激化,可以看出些许端倪。日本经常以海洋为平台推进其利益,海洋造就了日本的兴衰,日本看待海洋的价值超出一般国家。为此,必须密切关注日本在海洋问题上谋求不正当权益。
尽管日本的海上实力不断发展,但是从国际环境和国内政治条件来看,短期内日本还不具备符合军国主义的条件。但是,推行外向型、扩张型、膨胀型的军事战略,将成为日本安全政策的重点,军事因素在日本安全中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由于日本战后的民主是在美国主导下建立起来的,这种特殊性加之日本民族单一性,决定日本国内民主容易走偏,包括日本最新政治生态的变化和社会思潮的变化都要予以密切关注。作为日本的邻国,中国应当积极关注日本战略走向,制订相应地缘战略,并及时调整战略导向。(王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