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热点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美联社“推特事件”说明了什么
内蒙古新闻网  12-02-17 09:01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社会化媒体引发管理难题

  推特、脸谱、youtube、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全面渗透新闻生产流程,对传统的新闻实践、新闻伦理形成冲击,并频频引发管理难题。尤其是在以下四个方面:

  1.如何识别谣言与陷阱,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社会化媒体已是从业人员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途径,但社会化媒体上消息的真实和准确性却难有保障,甚至可谓陷阱重重。2011年12月,英国知名DJ泰格·蒂姆·史蒂文斯的死讯在推特上疯传。后来,史蒂文斯本人通过推特说自己“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事实是,微博对“名人死亡”恶作剧似乎情有独钟。迄今为止在推特上“被死亡”名人已有成龙、威尔·史密斯、贾斯汀·比伯等近十位。国内微博也经历了著名的“金庸被死亡”事件。如何识别网络谣言与陷阱,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新闻记者必须面对的挑战。而对管理者面对的难题是,如何指导员工降低落入陷阱的风险,并妥善处理由此引发的系列问题。

  2.如何区分个人与职业身份,界定网络行为的边界。在社会化媒体上,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人身份和职业身份被空前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二者的冲突也被无限放大。一方面,记者编辑的私人帐号很容易被认为用于工作用途的,其个人行为也可能被认为是新闻机构授权的职业行为。另一方面,个人的言论和观点,也容易被误认为代表他所服务的媒体机构。很多时候,即便记者编辑做了免责声明,一些读者,特别是带有敌意的批评者,也很难不把他的观点和态度同其所服务的媒体机构相联系。因此,在这个环境中,如何明确记者编辑个人合法权益的理性边界,划清个人行为与其职务行为之间的界限,避免双重身份之间的冲突,是传媒管理机构、从业人员以及全体受众都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紧迫问题。

  3.如何保护隐私和消息来源,避免侵权与纠纷。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可以通过适度透露细节的方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通过采用匿名消息源的方式保证消息源不被泄露。同时,当记者自身安全可能受到威胁时,也可以通过笔名、化名等手段来实现自我保护。但是,社会化媒体提供的网状社交网络轻而易举地消解了这些屏障,新闻从业环境已经高度“透明化”了。在社会化媒体上,任何蛛丝马迹般的细节都可能暴露采访对象、新闻来源和记者自身的隐私,留下新闻伦理和从业安全的隐患。

  4.如何保持平衡公正,在虚拟空间维护传媒公信力。用公正公平的姿态报道有争议的新闻事件、不偏袒事件任何一方或任何利益团体,是新闻机构基本的职业操守。在社会化媒体上,记者编辑如果大部分时间都在接触某一政治或利益集团的消息源,公众就很难不猜测其报道的倾向性;如果记者编辑的“好友”或“关注”几乎都来自某一群体,读者也很难不担心其报道要偏向这个群体,而不利于与之对立的其他群体。因此,如何把新闻机构保持公平公正的一系列举措从现实世界延续到虚拟的世界,也是传媒机构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 李春香 ]

京蒙联手促就业
挑战
吉祥草原祝福香港
勇敢的鄂伦春
备足车辆迎接暑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民族传统射箭国际邀请赛
四子王旗:祭敖包活动隆重举行
最“柔软”的挂历
垃圾场变梦幻海滩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