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谈经济成就,中国人别太谦虚
内蒙古新闻网  12-02-08 17:18 打印本页 来源: 环球时报  
 

  凡是认真研究中国的经济学家都会惊讶地发现,中国人谈起他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时总是非常谦虚。这可能跟一些人想贬低中国的经济表现有关,也有可能是因为《环球时报》社评中最近提到的那种“自贬”。到底如何,我这个外国人不予置评。但是,只要对照下经济数据,我们就能得到非常清楚的结论:中国自1978年以来取得的经济成就,人类历史上无出其右。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不再需要学习别国的经验,但它必须是在承认中国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背景下。

  一些人评估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多大成功,往往使用不完全的统计数字。这是有问题的。比如,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使6.2亿人脱离国际公认的贫困线。这类数字确实抢眼。但是,它们是局部性的,不能反映全貌。只有使用系统性的数据,中国的成就才能完全呈现。

  此类笼统的比较有时会用上国家排名的办法,这种方法具有误导性。比如,按当前汇率,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有87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中国,低于中国的是83个。按照这项排名,中国处于中游。这似乎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表现,但这种排法完全低估了中国取得的成就。原因在于,这种按国家排名的算法没有考虑到相对人口的数量。比如,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塞舌尔、帕劳、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克以及安提瓜和巴布达,人口均不到10万。若评估中国在国际上的实际地位,人口规模肯定要算进去。

  在1978年,只有0.5%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国家,而生活在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国家的人口多达73.5%———当时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6%。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到2010年,世界人口有31.3%生活在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国家———考虑到中国发展之迅速,显然当2011年数据公布时,会显示生活在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国家的人口降至30%以下。中国曾是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而现在,世界上生活在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国家的人口已不到1/3。这一转变前后仅用了30来年的时间。中国的地位还在快速上升。按照国际购买力平价计算也会得出类似的结论。

  另一种评估方法是比较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口。为此,最好的衡量标准不是平均数,因为平均数覆盖范围广,会受到少数极端值的过度影响。这从世界数据就可清楚看出。人均GDP高于全球平均数的仅占全球人口25%,低于平均数的高达75%。更合理、标准的衡量方法是比较统计学上所说的中位数,它与多数人凭感觉理解的平均状态相一致。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世界其他地方人均GDP中位数的42%。而到了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是中位数的2.89倍。

  自1978年至今,中国已从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发展到只有不到1/3世界人口的人均GDP比它更高的水平。这是史无前例的。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庞大的人口经历如此快速发展的先例。

  中国取得惊人的经济成就是否意味着无需向别国学习?显然不是的。但在如何制定宏观政策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其他国家显然远远不及中国。在中国,谦虚有时候确实是一种美德,但世界其他地方的2/3人口可没有这份“奢侈”。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向取得有史以来最伟大经济成就的中国学习,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生活。(作者约翰·罗思义John Ross是伦敦市前副市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本文由汪析翻译)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京蒙联手促就业
挑战
吉祥草原祝福香港
勇敢的鄂伦春
备足车辆迎接暑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民族传统射箭国际邀请赛
四子王旗:祭敖包活动隆重举行
最“柔软”的挂历
垃圾场变梦幻海滩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