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读图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无益健康侵犯权利 国际组织吁终止女性割礼
内蒙古新闻网  12-02-08 16:35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乌干达一个部落的少女刚刚接受了割礼(资料照片)

  女性割礼对数百万少女和妇女造成了无法形容的痛楚和折磨。联合国、国际组织和人权组织6日在“第九次女性割礼国际零容忍日”这一天,这些组织发出了终止这个陋习的呼吁。

  同时,联合国人口基金和儿童基金会在当天共同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反对切割女性生殖器的努力正在取得积极进展,2011年非洲一共有2000多个社区废除了这一伤害女性身体和侵犯女性基本人权的传统习俗,使得过去几年来废除女性生殖器切割的社区总数超过了8000个。

  女性割礼在非洲普遍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估计,全球大约有1.3亿到1.4亿女性已经遭受了生殖器切割。这项习俗在非洲最常见,同时在亚洲和中东一些国家也可以看到。世卫组织报告估计,非洲9200万10岁以上的少女接受过女性割礼,每年还有大约3百万少女等着接受女性割礼。

  生殖器切割会对女性造成近期和长期的健康危害,并且侵犯了女性的人权。自2008年开始,人口基金与儿童基金会开展了“加速废除女性生殖器切割联合项目”,力争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结束这种做法,使面临生殖器切割风险的女性都能够更为健康地生活,全面实现自身潜力。

  2003年2月6日,尼日利亚前第一夫人斯泰拉•奥巴桑乔(Stella Obasanjo)首先倡导对女性生殖器切割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联合国随后将这一天命名为国际日。

  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待改变

  在2011年,联合项目开展了18000多次社区教育活动,其间,社区的宗教领袖和长老以及男人、女人和女孩一起探讨女性生殖器切割的危害。联合项目还促使媒体发表了3000多篇多种形式的报道。有近3000名宗教领袖宣布应当结束这种做法。

  报告称,各个社会实施女性割礼的原因包括了文化、宗教和社会因素。在最常见的理由中,是他们相信这个手续能减少女性性欲及发生婚外性关系的机会。女性割礼同时也和对女性端庄的文化典型和生殖力有关。执行者相信,这个习俗的根据是宗教,但其实没有任何宗教经典支持这项作法。

  28个非洲国家的数据显示了很不一样的女性割礼执行程度。肯尼亚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女性生殖器切割;苏丹13个州开展项目要废除这一做法;埃及3600个有女孩面临这一风险的家庭集体反对这种做法。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马里、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和冈比亚等国的宗教领袖联合发布了一份“西非宗教主张”,反对切割女性生殖器。数据还显示,女性割礼在穆斯林团体中比在基督教团体中更普及。

  人权组织呼吁立法遏制女性割礼

  目前,女性割礼在西方国家的移民人口越来越常见。这些移民从实施女性割礼的国家移民到西方。许多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立法将这些习俗变成非法。

  卫生和人权组织将这些立法视为重要的第一步。但法案必须获得完全落实才有效。因此这些体呼吁采取更加完整的人权法案,并加强预防措施来终止女性割礼的折磨。

  另有一些人士认为,铲除割礼,首先要改变人们的社会观念和传统意识,否则,法律不可能真正得到落实。

[责任编辑 李春香 ]

京蒙联手促就业
挑战
吉祥草原祝福香港
勇敢的鄂伦春
备足车辆迎接暑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民族传统射箭国际邀请赛
四子王旗:祭敖包活动隆重举行
最“柔软”的挂历
垃圾场变梦幻海滩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