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国际扫描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古巴废除领导人终身制引关注 政治改革大幅迈进
内蒙古新闻网  12-02-01 13:52 打印本页 来源: 国际在线  
 

  古巴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会议上周末在哈瓦那会议宫闭幕。会议正式批准限定高级别公职人员任期的提案,即担任政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最长不得超过两届,每届任期为5年。这标志着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的领导人“终身制”正式废除,同时这也是50多年来古巴的政治改革最有力的一项措施。

  2011年4月,古巴共产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社会政策方针》,为古巴的经济改革确定了方向;同时,菲德尔·卡斯特罗正式“退休”,他的兄弟劳尔·卡斯特罗成为了古巴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自此,劳尔就成为了古巴经济改革的掌舵人,在他的推动下,古巴经济改革在2011年不断加速。古巴先后推出了削减冗杂的国有部门、刺激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允许个人买卖汽车房产、放开公民出国旅游等一系列措施,为古巴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经济改革取得进展的同时,古巴共产党高层也充分认识到了进行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在去年的古共六大上,劳尔就曾提出应当限定古巴高级别领导的任期,领导人不应当是终身制。

  古巴共产党是目前古巴唯一的合法政党,同时也是古巴社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力量,现有党员近90万人。自古巴革命胜利以来,古巴共产党在维护国家主权、抵抗美国颠覆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功不可没,许多当时的革命者一直受到古巴人民的拥戴,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更是在古巴民众心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然而,50多年前风华正茂的革命者们已经进入了耄耋之年,年过85岁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已经退居二线,而目前担任古巴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劳尔和马查多也已经年过80。去年,在古共六大上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只有三人年龄小于65岁,且他们均为第一次当选,缺乏相应的高层政治经验。青年政治家的缺位使得古巴领导层在未来的新老更迭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本次古共全国会议对于领导人任期的限制也包括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和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有舆论猜测,古巴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有望在第一任期结束后将国务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让位于年轻人,并在9年之后正式从古巴共产党最高领导职务上退休。古巴共产党近日也宣布,将用年轻一代来替换党内约五分之一的老一辈领导干部,以实现新老更迭,同时也让年轻人有机会承担要职,得以在一线锻炼。未来几年,古巴共产党将进一步精简、优化中央委员会成员的构成,旨在让更多年轻力量参与到国家决策中来。分析人士指出,取消领导人终身制将带来一系列积极效应,这不仅能给古巴共产党以及国家高级别官员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更能够为未来领导层的平稳交接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还能够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腐败等负面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废除领导人终身制可谓是古巴在政治改革方面迈出的一大步。本次古共全国大会有别于去年的古共六大,将重点放在了党内事务上。在经济改革取得人民认可的同时,古巴也加快解决年轻领导人短缺、公职人员腐败等一系列敏感问题,希望得到广大民众的进一步认同,这也印证了外界对古巴加速政治改革的预期。然而,古巴的政治改革真正在实施上仍然会选择稳健的方式,世界经济危机阴云不散、美国对古巴的封锁仍在继续、国内形势较几十年前也变得更加复杂,这些都令古巴的政治改革不敢冒进,但过于保守同时也会令古巴丢掉目前大好的改革时机,如何拿捏稳健的“度”将是古巴领导层面临的一大难题。(记者国宇翔)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京蒙联手促就业
挑战
吉祥草原祝福香港
勇敢的鄂伦春
备足车辆迎接暑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民族传统射箭国际邀请赛
四子王旗:祭敖包活动隆重举行
最“柔软”的挂历
垃圾场变梦幻海滩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