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国际扫描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驻南非大使田学军:中国不会落入南海仲裁的陷阱
内蒙古新闻网  16-06-03 08:50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比勒陀利亚6月2日电6月2日,中国驻南非大使田学军在南非全国性报纸《星报》等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揭露南海仲裁案的迷惑性和欺骗性,重申中国坚持不参与、不接受仲裁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阐释中国倡导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争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表达中国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繁荣立场的一贯性和坚定性。
   田学军在文章中指出,这出由南海域外大国策划、菲律宾担当主演的政治闹剧,由于披上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国际仲裁的法律外衣,更具迷惑性和欺骗性。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致力于维护《公约》的完整性和严肃性,同时反对任何通过滥用和曲解《公约》谋求非法政治目的行为。中国不会落入一些国家设计的仲裁陷阱。

  田学军表示,大量历史事实和国际条约证明,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南海问题的核心是菲律宾等少数国家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而引起的领土主权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海洋划界问题。尽管菲律宾对仲裁诉求作了精心伪装,但其真实目的是将非法窃取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行为合法化。

  田学军指出,领土主权问题不是《公约》调整的范围。至于海洋划界问题,中国已于2006年依据《公约》第298条赋予的正当权利作出了排除性声明,不接受第三方强制争端解决程序。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也作出了同样的排除。因此,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争议并不真正适用《公约》规定的强制争端解决程序,也超出了国际仲裁庭的管辖权限。由于仲裁本身不合法,仲裁结果也将是无效的。中国自始至终坚持不参与、不接受所谓的仲裁。

  文章指出,《公约》平衡规定了谈判、仲裁等各种争端解决方式,尊重缔约国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权利。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规定,直接相关的当事国应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议。中国与菲律宾曾发表的政府联合声明等双边文件也多次确认这一原则。菲律宾违反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中菲双边文件中关于谈判协商解决争议的约定,也违反了仲裁须经当事方协商一致的原则。

  有人说,中国是大国,菲律宾是小国,菲律宾无法通过双边谈判与中方解决领土和海洋划界争议。这明显是在套用“大国原罪论”抹黑中国。中国通过友好谈判协商已经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解决了边界问题。中国的大量实践表明,通过双边谈判处理领土主权、海洋划界这样的复杂敏感问题,具有独特优势,因为它能够充分体现当事国的自主意愿和主权平等,谈判成果更容易被当事国人民所接受,也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田学军表示,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主张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通过规则机制管控争议,通过开发合作减缓争议。多年来,中国同东盟国家正是基于上述原则,共同维护了南海和平稳定的局面,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安全不存在任何问题。域外国家持续炒作南海问题,积极支持菲律宾等个别国家将争议扩大化、复杂化,是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一步棋。恰恰是这个域外国家不断派军舰在南海实施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加剧了地区局势的紧张和复杂,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值得高度警惕。

  田学军最后指出,中国正积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得到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努力,真正使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繁荣之海。(完)

[责任编辑 孙静华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小书包里装着信仰
传统文化课堂 多彩...
净化文化市场
种植合作助力 农民...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剪”下风情
制作机器人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