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岁末,在世界许多人心中,有一阴影挥之不去:恐怖主义!回望这一年世界安全形势,不难发现,恐怖活动急剧升级,国际反恐虽未止步,但明显乏力,远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恐怖活动剥夺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摧毁了一个个完整的家庭,加剧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荡,破坏了国际局势的稳定。可以说,被称为“21世纪政治瘟疫”的国际恐怖活动已对世界和平、经济发展乃至人类文明构成巨大威胁和严峻挑战。
那么,如何才能扭住国际反恐的“牛鼻子”?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面对恐怖主义的疯狂挑战,世界大国、地区大国乃至一国内部政治势力必须摆脱私心,端正动机,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恐统一战线。这就是国际反恐的“牛鼻子”,只有紧紧扭住它,才能实现国际反恐局面的根本改观。
国际恐怖活动升级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有一个共性,就是加害无辜平民,蓄意制造社会恐慌,以实现自己的政治动机。这种动机或是为了传播极端宗教思想,或是为了抢夺政治权力,或是为了分裂一国领土,或是为了展开政治报复……
当下,国际恐怖活动明显加剧,特征显著。
第一,恐怖活动蔓延的范围进一步拓展。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受到恐怖分子的侵扰,多个国家遭遇恐怖袭击。
第二,恶性恐怖袭击明显增多,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今年4月,在肯尼亚东北部,恐袭导致148人死亡;10月,在埃及西奈半岛,一架俄罗斯民航客机被炸,224人不幸遇难;11月,法国巴黎发生系列恐袭,129人丧生;11月,在马里巴马科,170人被劫持为人质,其中19人遇害。
第三,除恐怖主义团伙发动袭击外,由“独狼”发动的袭击日渐增多。美国加州圣贝纳迪诺12月2日导致14人死亡的枪击事件,就是由一对受激进思想影响的夫妇制造的。
第四,作为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第一次实际控制了广大地域,并以运行国家的方式进行管理。它通过走私石油、接受资助、洗劫银行、贩卖文物等积累了雄厚经济实力,通过招兵买马、缴获或走私武器积累了可观的军事实力,成为实力最强、危害最大的恐怖组织,风头已远远盖过其曾经的母体——“基地”组织。
环顾世界,局势动荡的地区往往会成为恐怖分子的渊薮。
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动或插手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冲突以及其在多国煽动的所谓“颜色革命”,导致西亚北非政治矛盾、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和经济矛盾大爆发,成为这一地区局势剧烈震荡的根源。同时,发端于西亚北非的恐怖主义并不会驻留原地,而会向世界各地蔓延。
“伊斯兰国”成为焦点
这一年,虽然发动袭击的恐怖组织不止一个,但让国际社会深受困扰的,无疑是“伊斯兰国”。
“伊斯兰国”起源于“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信奉宗教极端主义,并宣称要建国。为了实践其极端宗教思想,“伊斯兰国”在其控制区内实行严厉统治,多次对异教徒实施斩首酷刑。巴黎系列恐袭和俄民航客机被炸也由该组织一手制造。此外,“伊斯兰国”还将触角延伸到其位于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大本营之外,包括阿富汗、黎巴嫩、埃及、利比亚和法国等国。
事实上,国际社会同“伊斯兰国”的斗争早已拉开序幕,特别是去年8月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对其目标进行了数以千计的空袭。今年9月底,俄罗斯也开始对“伊斯兰国”目标发动空袭。这些空袭虽然重创了这一极端组织,但终究未能毁其老巢,更难对其斩草除根。
不可否认,在过去几年中,围绕“伊斯兰国”问题,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一些世界大国、地区大国以及当事国叙利亚和伊拉克内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博弈,未能形成合力对付这一恐怖组织。
由于想利用“伊斯兰国”来消耗叙利亚巴沙尔政府的军事力量,美国对打击这一极端组织其实是半心半意,未尽全力;欧洲国家也把支持叙反对派推翻巴沙尔统治作为主要目标,并未把剿灭“伊斯兰国”放在头等位置。相反,俄罗斯却坚决反对外部势力插手叙利亚政权更迭,并在外交和军事上向巴沙尔政府提供支持。
中东地区大国在“伊斯兰国”问题上也公开较量。由什叶派主导的伊拉克和伊朗政府坚决站在巴沙尔政府一边,共同抗击“伊斯兰国”。相反,由逊尼派主导的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支持叙反对派,坚决要求巴沙尔下台。
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内部,派别林立,更难以合力抗击“伊斯兰国”。
国际上各种力量之间存在诸多分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伊斯兰国”迄今依然故我,盘踞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大片领土上。
如何扭住反恐“牛鼻子”
要彻底战胜“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世界各国必须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当前国际反恐的“牛鼻子”。只有紧紧扭住这个“牛鼻子”,各国反恐力量才能团结一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恐怖组织的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窄,直至消亡。
首先,剿灭“伊斯兰国”需要国际社会统一步伐,特别是需要统一对叙利亚现政权的立场。
当前,无论是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的空袭还是俄罗斯的空袭,不过是同“伊斯兰国”斗争的权宜之计。舆论普遍认为,要剿灭“伊斯兰国”,大规模地面作战不可避免。关键问题是,谁来同“伊斯兰国”展开大规模地面战?
目前,美国、俄罗斯以及法国等欧洲国家因为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前车之鉴,都不愿意大规模出兵伊拉克和叙利亚。在此情况下,动用叙利亚和伊拉克本土军队成为必然选择。
显然,要使叙政府军有意愿、有能力投入到同“伊斯兰国”的大规模地面战斗中去,美国等西方国家就必须放弃推翻巴沙尔政府的目标,否则就难以换取叙政府方面的全力支持。美国等一直拒绝在这一问题上明确让步,但近日在国际压力下,美国立场似有松动。
其次,从切断“伊斯兰国”资金、武器、物资和人员的来源以及传播极端思想的渠道看,有关国家之间加强政策协调、提高情报共享水平和采取一致行动也非常必要。
舆论注意到,少数国家为把恐怖分子推向本国境外,采取绥靖政策,暗中向其提供资金援助;个别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控制边境不严,方便了恐怖组织走私石油、毒品、武器以及人员流动。此外,由于国际社会在互联网管理上缺乏协调行动,恐怖组织得以在网上传播极端思想和招募新成员。不同国家间情报共享的不足则为恐怖分子的流窜和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
从短期看,对“伊斯兰国”这类极端组织动用军事手段进行打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遏制其不断扩张的势头。但从长远看,要彻底战胜恐怖主义,国际社会还必须共同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关键在于,国际社会要协调一致,通力合作,尽力避免一些国家由于内部各种矛盾或外部强力干预陷入长期动荡,避免由于发展落后导致的极端贫困把年轻人推向绝望的深渊,避免宗教极端思想蔓延,从根本上推动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记者 包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