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热点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日本商家开淘宝店“忽悠”中国人:价格翻6倍
    内蒙古新闻网    15-11-10 08:59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可疑保健品“特供”中国赴日游客

      从酵素、鱼肝油到纳豆、电饭煲,都有消费陷阱

      国庆期间,一位朋友从国内参加旅行团,乘坐邮轮到日本福冈旅行,在导游撺掇下在免税店买了两盒植物酵素,总价高达9.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00元)。导游声称,其妻子服用该酵素后排出了多年宿便,服用两盒的作用能持续五六年。

      于是,数十名旅行团员纷纷倾囊购买。她说,听导游说这种酵素是在日本生产的,又在日本销售,由不得中国游客不信。

      不过,记者向东京的日本朋友咨询时,大家都对这种酵素的高价感到不可思议。这款酵素包装上的定价更是高达每盒7.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020元),中国游客肯定还认为自己占了大便宜。

       其实,日语中的“酵素”就是汉语中“酶”的意思。“酶”不过是一种蛋白质,对于服用后是否具有保健效果,日本国内也有很多质疑之声。据几个日本朋友说,在日本,服用酵素的人并不多。

      况且,即使不论酵素是否真有保健效果,与一般酵素顶多每盒三四千日元的价格相比,两盒9.6万日元的价格非常可疑。

      经过记者调查,这种酵素在东京普通的药妆店并不见踪影,甚至在号称“集合超过10000家来自日本全国各地商店”的乐天网店上,也查不到相关信息。生产该酵素的所谓医学研究所承认,这款酵素是和一家免税公司合作开发的,但是该研究所的官方网站上并没有该商品。

      可见,这款酵素只在日本人不会前去消费的免税店有售,属于“特供”外国游客的产品。

      记者的另一名赴日旅游的朋友说,他在日本旅游时,有导游声称日本小孩近视率低,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吃深海鱼肝油。听到这种说法,那位朋友也买了不少,价格也着实不菲。

      而实际上,随着游戏机、手机的普及,日本未成年人的近视率并不低。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今年3月27日公布的数据,2014年,日本视力低于1.0的学生在幼儿园的比例为26.53%,小学为30.16%,初中为53.04%,高中为62.89%。

      一些在日华人说,即使日本小学生看上去比中国小学生近视少,也是因为日本学生的课外活动多,作业少,绝非吃鱼肝油的功劳。

      一名56岁的日本人说,鱼肝油已经是他父母那一代的东西。战后初期,日本人缺乏营养,还有人吃鱼肝油,而现在,很少看到吃鱼肝油的日本人。

      一名华人媒体人士指出,日本市面的深海鱼油产品价格并不贵,服用一个月的量,大约只需要2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00元)。在日本,并没有“深海鱼油治疗近视”的说法,所谓“日本未成年人因服用深海鱼油而少得近视”,纯属无稽之谈。

       他揭露,一款很受中国游客喜欢的所谓“日本制造的深海鱼油”,其实很可能产自澳大利亚,然后在日本分包一下,再高价卖给中国人。他打开了这家主要营销深海鱼油的公司的网站,发现相关介绍中根本没有制造这一环节,也没有讲清楚产品的来路。

      纳豆是另一种很受中国游客喜欢的产品。一款在日本网站销售的360粒装的纳豆精,每瓶只要2万日元,但是一名在日华人给记者看的同款纳豆精,包装上赫然印着4.2万日元。如果拿到免税店,估计就会以这个价格销售给中国人。

      然而,记者给日本人看这款单价4.2万日元的纳豆精的照片,他们都咂舌不已,觉得是天价。

      上述华人媒体人士指出,纳豆在日本被称为穷人的食品,每盒只有几十日元。如果是2万日元的纳豆精,每天服用一粒相当于吃了1盒纳豆,和直接买纳豆吃差不多。而单价4.2万日元就高得离谱了,这一价格日本人都咂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酵素、深海鱼肝油等所谓具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在日本都是食品范畴。根据日本法律,厂家只能标出其含有的成分,但绝不能明示或暗示有治疗效果。既然属于食品类,便没有什么国家标准,其中的有效成分到底含有多少,严格地说也没有第三者监督,完全属于民不告官不究之类。

       忽悠中国游客的大多是华人

       有华人导游1年赚到一栋独门独院小楼,留学生一个月赚100万日元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在日华人介绍说,那些由于“推销”有方而获得暴利的导游,几乎都是在日华人。在国内很多网站上,都能看到关于在日华人利用语言优势忽悠同胞的吐槽帖。记者的一位朋友说,只有到那些也有日本人购物且提供免税待遇的商店购物,才不吃亏。

      她说,导游赚不赚钱,取决于嘴是否会说。她听某旅游协会的人说,有的华人导游特别会搞公关,不仅自费给游客买水喝,还给游客买当地的小特产,为的是获得同胞的好感,便于大肆推销保健品。

       有的导游在福冈,1年赚出了一栋独门独院小楼的钱;有的导游根本不要工资,只要求回扣分成;在东京的留学生,甚至每月也能赚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2万),有的人随便租个车,就拉着中国游客到处跑。

      一名租车公司的华人司机向记者透露,导游领着游客购买保健品可获得50%回扣,购买电器可获得10%回扣。

      虽然他未说详情,但是从中可以管窥到旅行社和导游的暴利,而这些暴利就是从中国游客身上赚取的。很多中国游客“被卖了还替人数钱”,不知道自己被黑了。

       NHK电视台曾揭露中游游客日本被骗内幕

      中国游客在日本被忽悠的现象,甚至连日本媒体都看不下去了。近几年,日本NHK等电视台还专门制作了节目,揭露中国游客在日本哪些环节容易被骗。不过,由于语言壁垒,普通中国游客往往看不到这些报道。

      上述华人媒体人士指出,在外旅游,不上当很难。即使是繁华区的免税店,或一些百货店的免税柜台,看似便宜,但也只能蒙骗两眼一抹黑的外国游客。因为免税店的东西并不便宜,比当地人日常要去的商店要贵,有些还贵不少。鉴别的方法也并不难,如果一家店没有日本人同时在消费,中国游客最好别去。

      他还提醒,避免购物陷阱,第一是不要参加低价团;第二不要买导游推荐的商品和旅游项目,尤其是不要在大巴上和没有日本人购物的商店买东西;第三,日本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小费,所以有导游代收小费应该拒绝;第四,其他导游临时收取的费用都比较蹊跷(包括门票或餐费等),要多个心眼。

      他指出,现在日本的免税店,会按照事先谈好的比例,分别给旅行社和导游回扣,不给回扣的免税店无法生存。所以,导游推销得越热心,游客挨宰的概率就越大。即使便宜的店也不行,尤其是一些自助餐。

      按说,国内目前能到日本来旅游的应该还算是有钱的人,很多便宜的自助餐厅的东西,要在国内他们恐怕根本不会吃,但因为盲信日本,所以吃得津津有味。银座附近就有这么一家自助餐的店,几乎全是中国或东南亚的游客。

       日本商家开淘宝店宰中国人

       价格翻6倍卖给中国人,创新词调侃“土包子”

      根据日本观光厅公布的数据,2014年来日的中国游客达到240万人,旅游消费额5583亿日元,是前年的2倍以上,占访日外国游客消费的四分之一以上,从国别来看高居榜首。为此,除了被在日同胞忽悠外,也没少给日本店家送钱。

      比如,电饭锅、马桶盖仅仅改为适用中国国内220伏的电源,立刻价格飞涨,甚至高达近1倍,而不少日本人对于“锅好米饭就好吃”的说法嗤之以鼻,认为大米的质量更关键。

       看准了中国人的钱包,还有不少日本人到淘宝网站开设网店,向中国人销售日本产品。今年6月25日,《富士晚报》网络版甚至登出了《如何向中国人高价销售日本产品的方法》一文,号召通过网络向购买欲望旺盛的中国人出售日本产品,不只是面对访日中国游客,还要以大海对面的13亿中国人为对象。

      对于有购买欲望的中国人,普通日本人也能高价销售产品赚钱,这就是通过网店转卖。报道还传授了如何在淘宝网开店、如何将产品以高价格卖给中国人的诀窍。

       熟悉中国网店情况的日本人士指出,在世界最大的购物网站淘宝网,大量日本产品,包括日本品牌的化妆品、眼药、婴儿车等儿童用品,都是以将近2倍的价格交易,有的甚至达到6倍,有日本人两年赚了600万日元。

      例如,2.4万日元的“救心丸”卖到4万日元,26万日元的高级钓竿卖到150万日元,3万日元的本间高尔夫球杆卖到15万日元,8.4万日元的高级茶壶卖到16.4万日元,100万日元的高级钢笔卖到135万日元。

      由于中国留学生代买近来被视为“资格外行为”而受到禁止,给能够合法代买的日本人提供了商机。很多日本店主不会中文,网店上写的都是通过网络翻译的半生不熟的日语和中文,反而更让中国人相信是日本人开的店。从出品到结账还可以雇人代理,所以非常容易交易。

       由于通关货物巨大,往往不会被查出交税,而且即使被中国海关要求交税,也是中国买家去交,日本卖家丝毫无损。

      由于中国游客的强大购买力,日本人甚至专门创造了“爆买”这个新词。如今,很多中国媒体在报道中也喜欢用这个词。

       实际上,“爆买”在日语里本身就有调侃意味,用于形容没见过世面、见啥买啥的“土包子”。可以说,有些中国游客花了很多钱,但并未买来尊重。

    前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 李珍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亚洲父母为儿女婚事操碎心:印度父母上网招亲
    以总理提名发言人引炮轰 后者曾称奥巴马反犹
    俄媒:中国电商销售冠全球 商业巨头抢占俄市场
    老奶奶家中一声巨响 屋顶凭空多了一辆汽车(图)
    以新闻官被曝“毒舌”美高官
    今年已接收80万难民 大潮愈加凶猛德国很头疼
    老布什自传猛批小布什政府要员:强硬派辅佐失当
    俄在叙部署防空导弹系统 为应对所有可能威胁
    澳大利亚再废爵位制度 向英女王征建议获同意
    外媒:新兴市场初现企稳迹象 中国服务业强劲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亚林接受...
    京张高铁获批 内蒙古高铁进京迈出重要一步
    内蒙古公安厅现役办原主任李文利被“双开”
    内蒙古自治区纪委通报10起违反党规党纪典型案例
    发布丨包头市人民检察院对岳云晓(正处级)提...
    内蒙古公布1007个工种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内蒙古局地积雪厚达50厘米 部分村民推不开家门
    内蒙古宣传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
    内蒙古“金道堂”非法集资案主犯一审被判无期
    李鹏新:对照好干部标准 认真践行“严以用权”...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