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国际扫描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港媒:中国“男孩危机”到底是老问题还是有问题?
    内蒙古新闻网    15-10-29 10:23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新闻网

      香港《明报》10月27日文章,原题:不容忽视的中国“男孩危机” 男生学业表现不如女生的现象在全球不少地方似乎愈趋普遍,备受关注及热议。香港亦不例外,近年常听到这种所谓的男孩危机议题。例如大家大概有个印象,在大学里除了所谓“传统工科”外,大部分学科“阴盛阳衰”,女多男少的情况早已见怪不怪。但愈来愈多人发现男女学能表现似乎呈“逆转”趋势,甚至对种种“男孩危机”的迹象有所警觉。

      印象归印象,还需基于实际数据求证,看看香港经过多年来教改政策推行,2009年新高中课程实施后,男女成绩差距的趋势变化。

      根据近年学士学位资助课程的一年级生男女分布,大学一年级的女生数目确实一直较男生多。若追溯更早年代的相关数字,不难发现大学生女多男少现象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到2000年代这个差距都是相当稳定的(甚至到新高中学制推行前有稍微收窄的现象)。2012/13年是新旧学制的公开试并存(double-cohort)的学年,其后学年的高中毕业生均以文凭试成绩考本地大学,当中升读大学的女多男少情况看来比旧制时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学新生男女比例大致徘徊于4.5:5.5左右。

      4核心科男生“输”3科

      首3届中学文凭试男生女生又考得怎么样呢?据考评局资料,2012至2014年3届文凭试日校考生的男女比例大致各半,我们可以参考附表中考生在最佳成绩的5科中取得4级或以上成绩,及各核心科目中取得4级或以上成绩的男女比例。

      以最近公布的2014年文凭试中文科为例,男女比例为1:1.68,即在该科上考获4级或以上成绩的考生们当中,每100个男生就有168个女生。在过去几届中学文凭试成绩上,文科一直被视为“死亡之卷”,但这张“死亡之卷”的杀伤力,其实是“男女大不同”。

      最近有本地著名女校,因有少数该校学生中文科不及格(未能考得3级或以上),导致不能升读本地大学,故希望让部分同学改考GCE A-level。不过,从考评局数据可见,去年全港中文科日校女生的合格率是60.7%,但男生却只得43.1%,男女差距为各必修科中最大。换句话说,在男生当中,有近六成单纯因为中文科未能达标,而失去申请入资助大学的资格!

      总括而言,过去3届文凭试相关数据均显示,女生在中文、英文、通识科的成绩上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当中中文的成绩差距比英文科的更为显著。在数学科的成绩上,男生则比女生稍强。通识科的趋势比较有趣,第一届文凭试中与中文科挂钩,但到了前两届,男女差异却大幅收窄至与英文科相若。

      但无论如何,4科核心科中,男生“输”3科。在各核心科上取得更高成绩(5级或以上)的考生群组中,这种女强男弱的情况越趋显著。由此可见,文凭试中女同学的优势,似乎是增加了她们入大学的机会。加上上述所言,资助大学的新生男女比例,已相差10%左右,这算得上是确定了高等教育出现“男孩危机”吗?

      男女成绩及升学情况存在明显差异绝非新鲜事,在国外倒是个教育的老问题。不少教育学者以往对性别课题开始进行研究的时候,重点主要放在教育系统各个层面上女生成绩稍逊情况,以至女生如何受到社会对女性角色的传统观念影响而未能充分发挥潜能,即所谓玻璃天花板效应(glass ceiling effect),尤其是当中女权分子的论述更集中在为女性争取均等教育机会的议题上。

      然而,过去30多年来通过社会各方努力,不少地区的女性在教育和工作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但教育上性别不平等仍有不少课题持续受到广泛关注。

      学习态度及付出努力的不同

      只不过近年的问题是,愈来愈多人发现男女学能表现似乎呈“逆转”趋势,甚至对种种“男孩危机”的迹象有所警觉。英美等地学者为此进行不少研究并尝试提出解释,例如有论者指幼儿、小学教育中男女老师比例失衡,大多数老师是“Miss”,不利男孩学能发展。亦有评论指现时有不少学制设计带有所谓女性化的特质,例如课程编排及考核方式,往往侧重女生普遍表现较优的语文元素,致令男生整体表现落后。

      美国社会学家Thomas DiPrete及Claudia Buchmann,基于美国近10年的相关大量教育数据作分析,指出男孩学业表现逊色乃更关乎到男女在学习态度及为学习所付出的努力上大为不同。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家庭中,女孩比男孩普遍会花上更多时间在学业之上,亦更重视学业表现,学业表现亦有助女孩建立个人自信。

      相反,男孩们在校的朋辈文化互相影响之下,通常觉得只有书呆子才天天埋首读书温习。对男孩子来说,当个运动健将,甚至常常捣蛋的坏学生,总比考第一的更值得推祟。就在这样氛围下,男孩们的学习动机不强,继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参与度以至学习表现。

      或反映香港教育不到位

      前线教育界可能会觉得这些讨论有点老生常谈,而在学业上男不如女也不是什么新问题。不过,除了个别男校校长外,这议题似乎在本地教育界一直未受到广泛注意。其实,这或许反映了香港教育系统对照顾学习差异并不到位,也长期忽视确保及提高不同学生学习动机的工作。

      此外,课程设计与学习差异的关系也值得注意,例如数理相对语文的性别差异是人尽皆知的,但为什么男生在文凭试上中文科的表现,比起英文科,甚至通识科出现更显著的弱势?在PISA国际测试中,香港15岁同学能力的性别差异相对其他地区其实较小,为何男孩在文凭试却会栽了跟斗?

      男生在通识科的相对“进步”,又有何启示?本文谨希望抛砖引玉,期望不久将来教育研究者对这些问题能提供更好答案。(赵永佳/李子乐) 

    [责任编辑 魏佩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对英国国事访问成果
    习式妙语之英伦篇
    香港媒体关注习近平访英:经贸人文“好戏连台”
    百名外国人的中国梦系列:中英黄金时代·中国梦
    习近平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
    习近平谈BBC中式教育纪录片 称中国孩子玩的太少
    俄乌“中断”直航 旅客被迫选途经第三国的航线
    墨西哥头号大毒枭再次逃脱 这次是靠“摔崖”
    日本要求大幅削减驻日美军经费 惹美国不快(图)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互动】网民热议中蒙博览会 期待两国合作跃上...
    【互动】睦邻一家亲 用文化交流谱写中蒙友谊新...
    快讯:参加首届中蒙博览会开馆仪式的领导嘉宾...
    快讯:首届中蒙博览会开馆仪式举行
    中蒙文化交流活动周开幕式晚会隆重举行
    【互动】十八届五中全会:网友的新期待
    快讯: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迎宾礼举行(组图)
    阿拉善右旗:便民药箱进社区
    男子猝死前将车停稳初步怀疑为突发心脏疾病
    全区最美环卫工人、优秀环卫工人推荐人选公示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