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尔新图巴尔恰克县重灾区,地震造成大片房屋坍塌。记者 吕鹏飞 摄
在新图巴尔恰克县重灾区,尼泊尔西藏书店经理张军向当地村民发放大米和盐等救灾物资。记者 杨迅 摄
5月12日,尼泊尔再次发生强烈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此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7.5级,震源深度10千米。发生地震时,本报记者正在尼泊尔当地采访,亲身经历了地震发生的惊魂一刻,目睹了地震给当地民众带来的巨大灾难。截至记者发稿时,当地媒体统计已经有47人死亡,超过1100人受伤。
当看见人们惊恐地往外跑,才反应过来,大地震又来了
在4月25日的地震中,靠近中尼边界的新图巴尔恰克县是重灾区,也是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地方。12日,本报记者与尼泊尔西藏书店经理张军一同前往新图巴尔恰克县赈灾,并在周边村庄采访灾情及发放救援物资的情况。此次前去采访的地点距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近70公里,原计划当天往返,没想到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
当地时间上午10时左右,记者一行从加德满都出发,随行的还有尼泊尔红十字会的人员,以及运货的大卡车、面包车。车是张军在当地租的,上面装着200多袋大米,还有油、盐及将要发放给当地人的面食。
灾区位于偏远山区,路况差,有些地方的路面已经塌陷。山路很狭窄,仅容一到两辆车通过。汽车缓慢行驶在颠簸的山路上,人经常被颠得离开座位悬空。一路上黄沙飞扬,尽管一行人都戴了口罩,但嘴里还是进了大量沙土。记者沿路看到,路边到处是倒塌的房屋,有些房舍倒了一半,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一位尼泊尔妈妈带着孩子无助地坐在门口,迷茫地看着远处。虽然距离4月25日的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周多时间,但人们紧张的神经还是没有放松下来,很多人站在房子门口,不敢进屋。
当地时间13时许,记者一行抵达一家商店,这里距离目的地已经不远了。在商店里,记者买了矿泉水和一些食物充饥,随后和张军一起坐在商店的门廊下,商量着怎么发放物资。突然,地面剧烈地晃动,频率很高,一直在持续。开始的一瞬间,记者一行人尚未察觉事情的严重性,直到看见人们惊恐地往外跑,才反应过来,大地震又来了!
记者冲出商店,来到一片空地上,很多当地妇女带着孩子也陆续冲了出来,其中夹杂着尖叫声,还有人用当地语言呼喊。人们眼神极度惊恐,有的人伏在同伴的肩上哭了起来,还有很多人试图通过手机和家人联系、报平安。
记者在尼泊尔采访期间,已经遇到过几次余震,这一次的震感明显要强烈很多。当时的感觉就像站在一块板子上,两头有人抬着,左右摇晃,随时可能摔倒。这一波剧烈的地震持续了好几秒。商店店主南希告诉记者,他经历了4月25日的地震,“当时觉得很可怕,现在每天无暇顾及店里生意,只希望平平安安度过这一劫”。
灾民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地震的担心,以及对救援物资到来的喜悦
“地震发生时,我心里很担心,很害怕。我的妻子和女儿都在加德满都,地震后,我的第一反应是给家里打电话,听到她们平安无事,心里才踏实下来。”当地商人扎法尔接受记者采访时情绪激动,“中国救援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做得非常好。中国来了很多救援队,有政府的,有民间的,为当地人提供药品、医疗设备,并帮助抗震救灾,搜寻遇难者,后来还不断加大防疫的力度”。
“本来我们家有两栋房子,但其中一栋被震塌了,另一栋房子本来用作路边的摊位,受损小一些。震后,全家人只能住在这个小摊里了。在刚刚发生地震的时候,我和家人都感觉自己要死了。”14岁女孩萨米看到记者时依然惊魂未定,“中国救援队给了我们一顶帐篷,现在全家住在帐篷里面”。
地震过后,记者一行继续赶路,其间又有余震发生,但剧烈程度有所下降。山路很崎岖,有不少滚落的大石头,卡车的底盘高,还可以爬坡而行,但底盘低的面包车就不行了,于是一行人只能跟着当地人步行十几分钟到半山腰的村子去发放物资。这座村子名为都布勒丁,共有80户人家,村子里的房子已经全倒了。许多当地人聚集在不同的地点,坐在地上盼望着救灾物资到来。人群中有男有女,从他们的眼神中,记者看到了复杂的情绪——对地震的担心,对救援物资到来的喜悦……
当张军指挥卡车上的人把大米搬下来,周围民众就很有秩序地把大米领走了。记者将路上从商店里买的水全部留给了当地人。有了物资的保障,记者察觉到,很多灾民的情绪稍微放松了一些。
当地骄阳似火,天气很热,发完近1/3的物资后,张军已是满身大汗,记者一行开始下山,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发放余下2/3的物资。正在尼泊尔救灾的成都军区总医院医疗队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地震发生后10分钟,医疗队立即抢救伤员,为在地震中面部受伤的当地人进行了手术。此后20分钟,医疗队共抢救9名伤员。很多在尼泊尔的华人震后通过微信、电话向家人和朋友报平安。有华人表示,希望为抗震救灾贡献更多力量。
入夜,记者一行人返回加德满都,发现住所的墙壁上被震出了多条裂痕。安全起见,今夜就在室外空旷处打地铺了,等到天明,再出发。(特派记者 杨迅 吕鹏飞)
(本报加德满都5月1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