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你若是一名赴港旅客,不用担心想代购的奶粉被卖脱销,不用在狭小的药房和化妆品店挤着长龙排队买单。你若还想去海港城买些珠宝钟表和奢侈品,哦不,哪怕你的身家也只够你坐上天星小轮去那里饱饱眼福,你也能享受到前所未有的VIP级待遇。因为那里的售货员可能大半天才遇上一两名进店光顾的“金主”。
若你是一名港人呢?此时的你,真的可以安然享受那份没有纷纷扰扰的平静吗?公交、地铁、街道、商场、酒楼,没有了大批蜂拥的旅客,你是否真的觉得现在呼吸的空气都要清新一些?可是,当你清早坐上没有外地客的公交车悠然到达公司时,你的老板或许正准备告诉你,“我们不得不关门大吉了”!
昔日人流涌动的时代广场,如今因顾客稀少,导致很多店铺关门大吉。(魏东升摄)
这就是如今黯然失色的香港现状。究其原因,不是美人迟暮的哀伤,不是旅客新鲜感耗尽的“七年之痒”,用通俗的词儿来说就是“自作”!
去年“占中”事件过后,“反水货客”风波迭起。内地旅客被少数港人无理谩骂、驱赶,甚至暴力人身攻击,在网络上多次曝光,引发内地民间舆论愤慨。加之被攻击的,还多是独自带小孩的妇女。
那一刻,当无助的妇孺被误解、被伤害,抛开政治分歧甚至是阴谋,我们只看到香港的文明与法治被践踏得不忍直视,两地民众多年来建立起来的信任与感情被撕扯得血肉模糊。如今这个举世闻名的“好客之都”,已经染上“暴力排外“的坏名声。
特首梁振英今年4月初对传媒表示,虽然游客量跌不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因素相信就是近日发生的一些所谓‘反水货客’,其实就是反内地游客的违法行动。这些行动严重损害香港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国内、国际声誉,必须遏止。”
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中央政府为全面支持和保障香港的稳定与繁荣,特别对港开放“自由行”,极大地促进了香港旅游、零售、餐饮、酒店等行业发展。据统计,12年间,年赴港人数由2003年的1553万人次(内地旅客占54%)增长至2014年的6084万人次(内地旅客占78%)。
同时,香港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也由2003年的1700亿港元增加至2014年的4933亿港元。
香港回归近18年了。这期间,内地经济迅猛增长,香港在祖国的荫庇下,同样生机蓬勃、熠熠生辉。可惜的是,那些别有用心的少数分子在港发起所谓的“反水货客”行动,损害了两地和谐,更让香港蒙上了阴影,何况实际上有一半水货客是港人。
据有关数字统计,“五一”假期,内地访港旅客同比虽然增加了近两成半,但是入境香港内地人次增加的同时,出港内地人数也在增加。可资印证的是,据香港旅游业议会透露,部分内地游客来港后经机场转飞日韩,而不是留港消费,因为整个“五一”假期访港过夜旅客,人数减少了一成多。
相信未来的香港旅游市场,乃至各行各业受到的不良影响还会持续发酵。现在内地不少旅行社因早前的“反水货客”示威活动和收紧“一签多行”的政策,目前都不推荐旅客来港。加之,如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签证都放宽了,而且欧洲和日本等地区的汇率又下跌,内地旅行社更倾向推荐日本、台湾地区或者欧洲这些较受欢迎的旅游地区。
东方之珠正在渐渐失色,香港怎样重获旅客芳心,的确是个难题。或许此时,香港应该重新审视下自己,经历了这些许风波后,究竟还剩下些什么让大家再爱你。(锦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