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国际扫描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跳级"与去功利性——日本青训实践对当下中国足球的启示
    内蒙古新闻网    15-01-25 12:27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尽管亚洲杯被阿联酋淘汰,但日本队仍是亚洲超一流强队,其青训体系应当被中国足球借鉴

      新华网杭州1月25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夏亮)尽管被阿联酋爆冷淘汰,但从实力上来看,日本队仍然是亚洲超一流强队。日本足球的持续强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青训。

      日本青少年培养实行两手抓政策,一方面大力开展校园足球,另一方面建立职业俱乐部青训体系,每年职业俱乐部都能从这两个途径中得到众多优秀的球员。

      对于青训和国家队水平之间的关系,前日本国家队助理教练、有着日本“青训之父”之称的小野刚有过这样一段论述:“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家队的强化上,这个国家的足球是不会有发展的。把眼光放长远,可能十年,去注重青训,注重积累的话,那这个国家的足球是会越来越好的。”

      时至今日,中国球迷对于2001年阿根廷世青赛的国青队仍然难以忘怀,当时日本国青队的主教练正是小野刚。中国国青在那届世青赛上风头远远盖过日本国青队,然而当中国“超白金一代”长大后,球员们却逐渐沦为平庸。与之相反,日本队青年才俊却层出不穷,两国足球水平就这样一步一步被拉开。

      在辅佐冈田武史执教杭州绿城期间,小野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日本足球青训的特点以及中国足球青训存在的问题谈了一些个人的理解,即便从现在来看,这些观点对于中国足球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小野刚表示,日本青训有很完善的集训体系和教练员体系,教练员和球探的任务在于发掘有潜力的年轻球员,怎样让年轻球员有更好的发挥空间,这点在日本教练之间早已经达成共识。

      在小野刚看来,国家队的成绩和年轻球员之间成长是相辅相成的。1998年,日本队历史性闯入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而在此之前,日本各个年龄段的国家队在决赛圈比赛的历史几乎为零。世界杯之后,日本各个年龄段的国家队在世界性比赛中开始频频崭露头角。小野刚介绍说,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日本足协开始做一些像技术报告,制定“强化指导指针”,类似中国的青训大纲。

      每个年龄段总会有个别球员实力超出一截,在以小野刚为代表的日本青训理念里,小球员如果能力很出众,让他和水平不出众的球员一起练,就不会有进步,所以对于优秀的年轻球员,“跳级”是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像香川真司,他18岁就进了U20的国家队,16岁进了U18,让他与比自己年龄稍微大两岁的球员一起训练,这对球员来说是有好处的。”

      在杭州绿城两年的青训,小野刚最大的体会便是,中国球队在培养年轻球员的过程中太急功近利了,输赢往往成为衡量青训成功的唯一标准。小野刚举例说:“U15年龄段的球员个人能力高低相差很大,如果找11个比同龄人发育好的球员,那他们赢球的可能性会很大,但是这个并不能保证同样的这一批球员在3年之后还可以赢球。”

      “如果只是追求短期的目标的话,这可能是一个好事,但是这样的话对于这个年龄层的很多有才能的球员来讲,相当于会毁掉了一批人吧,”小野刚说。

      和亚洲其他足球强国相比,中国球员在创造力方面欠缺尤其明显,担任过国际足联讲师的小野刚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教练员在场边发出很多的指示的话,相当于抹杀了年轻球员在场上自我判断的机会,即便是最后赢了这个比赛的冠军,但球员在场上自我判断的能力并没有培养起来,等他们成为职业球员以后,也不会有好的发展。”

      从中田英寿到本田圭佑、香川真司,如今深耕青训十余年的日本足球正享受着青训所结出的累累硕果。足球解困,首推青训,唯有青训才能够真正促进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上已经形成共识。如何在青训中少走弯路,今天回过头来看看日本青训曾经走过的路,对于中国足球的未来具有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 魏佩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