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如何求支持?
给“甜枣”附条件
在吕耀东看来,为实现“入常”夙愿,日本开始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手段,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离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而其具体方式就是通过附带政治条件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安倍为“拉票”设立了“专项资金”。据央视报道,日本在去年底通过的2014年度预算案当中,列入了1.4亿日元的“拉票”费用,另外还有意邀请64国的驻联合国大使访问日本。
一直以来,安倍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的同时附加政治条件的方式来“拉票”。吕耀东介绍道,比如越南,日本对其经济援助力度很大,而附带的条件就是,“你要接受我的装备,用军事力量制衡中国”。在非洲,安倍也使用同样经济援助拉票的手法。
据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28日上午,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安倍出席了日本和加勒比共同体国家的首脑会议。会议中,安倍表示,为了继续援助共同体国家,日本将取代政府开发援助(ODA),商讨新的援助计划。
“近几年来,日本并不急于每年争取非常任理事国,而是力求在2014年用更多时间开展对拉丁美洲和非洲等联合国成员国的外交攻势,”吕耀东说,“以保证顺利当选2015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到底能不能“入常”?
“联合国梦”难成真
社科院亚太所国际问题专家叶海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安倍不能带领日本“入常”,原因是:第一,你当多少次非常任理事国也不能让你变成常任理事国;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算是日本每次能连选连任,大家都同意,只要中国不同意,日本就不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当年就是针对你而设立的,如果你都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就不是联合国改革的问题,而是联合国存废的问题。”他表示。
在2005年时,由于韩国、美国的反对,日本离“联合国梦”差得还远。但吕耀东分析认为,这一次,美国会同意日本“入常”的夙愿,其七国集团中的法英也会同意。那么不同意的国家便是中国和俄罗斯。
不过,之前对日本、巴西、印度和德国“入常”持谨慎态度的韩国、阿根廷、巴基斯坦、意大利等有可能继2005年之后再度反对。
吕耀东援引时任韩国总统的卢武铉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参加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期间会晤时所言表示,“如果一个国家代表亚洲,那么这个国家必须得到亚洲的支持”。“我们应该考虑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是否为世界和平做出牺牲,是否具有道义上的合法性”。
“安倍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加入联合国,改变和挑战战后秩序。”他说。
尽管安倍的“联合国梦”难以成真,但吕耀东提醒道,安倍无论走到哪里都在提及中国,损毁中国国家形象,这是需要警惕的。
安倍外交啥套路?
以“和平”之名挑事
针对安倍外交政策的表里不一,人们给安倍的外交政策冠以多种名字。
加上访问拉丁美洲五国,安倍浮光掠影的“飞行外交”已经穿梭过世界五大洲的47个国家,被外媒称为“空中飞人”的“俯瞰地球仪外交”。
在前往中南美五国访问后,安倍的外交足迹已经涵盖所有大陆,这就是其“俯瞰地球仪外交”的含义。安倍意在接触到世界各个角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王泰平曾表示,安倍上台后频繁出访,频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仅去年,出访经费就大大超出了预算,日本外务省不得不借用其他项目的预算以应对紧急情况,结果招致批评。这些行为和安倍在国内的政策是呼应的。他试图改变战后体制,成为正常国家,而且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解禁集体自卫权。
吕耀东说,安倍每到一处均扛出“积极和平主义”的招牌,大谈价值观外交理念,渲染“中国威胁论”,勾画“自由与繁荣之弧”势力范围。
所谓“积极”也就是“进攻性的”、“主动的”。然而,安倍的“和平主义”外交却是他制造事端的幌子。比如他介入到南海问题中,离间各国,这也被他标榜为“和平主义”。让周边国家仇恨中国,这就是他的“和平主义”的根基。在所谓“和平主义”之下,更有他行海外派兵之实。总体而言,安倍的外交政策是“介入性的”,其行为与所提口号背道而驰。
本版文/记者 岳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