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国际扫描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拉合作:编织中国外交新经线
    内蒙古新闻网    14-07-24 15:23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沧海桑田,日新月异。

      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这个世界,命运共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这样的大潮中,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一步一个脚印编织出中国全方位外交经纬,探索出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的新模式。

      从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到广袤富饶的非洲;从大洋彼岸的美洲,到多元融合的欧洲;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亚,到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东西、南北,每一次中国与一个地区交往的经纬线,既是应时而生,也是全局谋划。

      这一次,中国的脚步踏上了拉丁美洲。

      7月17日,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共同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并决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中拉越洋牵手编织了中国外交的又一条经线。国际舆论认为,这是中拉关系史上一次重大突破。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说,这种紧密关系表明中国致力于把拉美地区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的传统。中国特别希望复制中非合作的成效。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努力构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顶层设计,从战略合作、经济外交和人文外交等方面体现了中国所秉持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外交理念。

      ——从双边到多边的战略合作,助力中拉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美国著名学者埃文·埃利斯认为,“中国-拉共体论坛”的建立,标志着中拉关系由以往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升到整体合作的层面。拉丁美洲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和拉美虽然相距遥远,但没有历史和现实的利害冲突,中国已经和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6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双方高层往来不断增多,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自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在13个月内再次访问同一区域,向拉美传达出了一种坚定的信息,凸显出拉美国家在中国外交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与拉美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新兴力量的组成部分,处在相似的发展阶段,肩负着相同的发展任务,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在各自发展战略中相互倚重的格局日益显现。

      中拉双方有宽广的合作领域,能够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七十七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框架下,共同探讨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议题和热点问题。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说,北京在构建多极秩序方面正在迈出日益坚定的步伐。习近平主席在接受拉美国家媒体采访时指出:“我们主张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

      中拉合作恰恰顺应了世界多极化和区域合作的潮流,有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朝着更加公平与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共同愿望。

      ——从单一到多元的经济外交,为中国与拉美地区的贸易交流和投资合作打开巨大空间,能够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经贸务实合作是中拉关系的重要支柱。

      本世纪头几年的双边贸易主要是以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主,如中国进口原油中的20%、进口大豆的60%左右来自拉美。近年来,中国开始推动拉美投资的多元化,中国企业开始在拉美并购或与当地企业合作,最初涉及自然资源开采领域,而今集中于基础设施和金融行业。

      中拉贸易额也节节攀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国。中拉贸易已从2000年的126亿美元升至2013年的2616亿美元,增幅超过20倍。双方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农业、制造业、高技术等领域互利合作硕果累累,有力促进了各自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中国和拉美国家也逐渐形成一个互相推动的利益共同体。很多分析人士认为,不出10年,中国将成为拉美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

      西班牙《起义报》认为,中拉合作将有助于克服单一国家努力的局限。与中国的投资合作和贸易往来将为新资本进入拉美地区打开大门,同时降低该地区国家对美国几十年以来的经济依附。英国《金融时报》说,对于整个拉美地区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金融和贸易的重要替代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金砖国家和拉美国家第一次在南美大陆上聚首,不仅让金砖国家的影响力辐射到拉美地区,还将大大加强拉美国家和金砖国家之间的纽带联系,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也将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同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当金砖遇上南南合作,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应该努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从海上丝路到遍地开花的人文外交,夯实中拉关系长远发展民意基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拉虽相距遥远,却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拥有灿烂的文化。双方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几个世纪前,中拉贸易使者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成为联系东西两个半球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打开了中拉人文交流的窗口。

      曾经中国茶农跨越千山万水到巴西种茶授艺,如今巴西咖啡香飘中国,成为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曾经巴西电视剧《女奴》打动了亿万中国观众的心,如今《北京青年》等多部中国当代影视作品成为“文化国礼”走进拉美;曾经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掀起“拉美文学热”,影响一代中国作家,如今莫言、麦家等中国作家成为拉美读者热捧的对象……

      2005年,中国官方首次向阿根廷派遣汉语教师。不到10年时间,中国在拉美已开设30多所孔子学院和10个孔子课堂,今年在智利又设立了孔子学院拉美中心,去年在墨西哥城还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

      中拉民众越走越近,相知相亲,成为深化中拉合作非常重要的因素。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因为共同发展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因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推进人类和平发展的事业走到了一起,因为心灵相通走到了一起。

      中拉携手,最是那天边一道美丽的经线。(记者柳丝)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马航连经两次空难陷入财务灾难 或需政府救助
    马航客机被导弹击中后起火下坠画面
    乌交战双方均否认马航客机坠毁与其有关 失事...
    马来西亚一架客机在乌克兰与俄罗斯边界地区坠毁
    马航将向MH17乘客家庭提供5000美元初步赔偿
    乌克兰总统:马航在乌克兰坠毁客机或系被击落
    切尼:奥巴马是我有生以来见过最差总统
    英国金融时报网:金砖国家峰会确认中国核心
    巴勒斯坦官员称以色列空袭已造成207人死亡(图)
    霍金:曾想屏住呼吸自杀未果支持安乐死(图)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呼和浩特金川工业园区党委书记白海泉接受纪委...
    内蒙古包头市原司法局副局长等3官员涉贿案开审
    半年来四常委先后赴内蒙古调研 基本走完半个内...
    乌拉特前旗查处35名违反规定党员领导干部
    内蒙古响沙湾:蒙古族佳丽争奇斗艳
    内蒙古统战部原部长王素毅堕落轨迹"你给钱我站...
    内蒙古拨巨款支持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TCL原址将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70周年大庆项目
    内蒙古乌兰察布一高考考生报名资格造假被处理
    呼包集鄂间城际动车明年开行 四地间运行时间将...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