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外媒拾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英媒揭秘泰国“虾奴”惨境:无薪劳作随时面临虐杀
    内蒙古新闻网    14-06-13 08:33    打印本页    来源: 国际在线

      英媒揭秘泰国“虾奴”惨境,无薪劳作随时面临虐杀。

    每天,他们需要工作20小时,甚至被注射兴奋剂以保持“精力充沛”。

      他们没有薪资,没有食物,常被殴打、辱骂,并且随时可能面临死亡。

      他们每天需要捕捞巨量“下角鱼”,作为虾的饲料。

      警方发现一名已死亡的“虾奴”。

      一名成功逃出渔船的幸运儿称,曾目睹多达20人在自己面前被杀。

      据英国《卫报》6月10日报道,大虾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美食,而泰国作为最大的大虾出口国,每年的大虾出口额高达73亿美元。然而该产业却曝出奴隶丑闻:大量的外来移民被当成商品贩卖至无证渔船,长年在海上无薪作业,每日工作时长达20小时,且常常遭受殴打、辱骂、甚至随时面临着死亡威胁。《卫报》记者历时6个月揭露了其中的惊人黑幕。

      15名来自缅甸或柬埔寨的受害者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如何成为奴隶的悲惨经历。据悉,他们大多在家乡非常贫困,一些中间人以介绍工厂或建筑地工作为由,将其诱骗至泰国,并以450英磅(约合人民币4699元)的价格贩卖给无证渔船,有的“奴隶”甚至价格低至250英磅(约合2610元)。

      到了渔船,意味着成为“奴隶”,永远失去自由。从此,他们必须接受每日长达20小时的工作、家常便饭式的辱骂、殴打,甚至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为了保证“奴隶们”永远精力充沛,船主甚至残忍地对其注射兴奋剂。尽管工作极其繁重,但他们却没有薪资,甚至没有食物。

      除了身体受到折磨外,奴隶们每天还忍受着心灵上的蹂躏。一名受害者称,曾亲眼目睹多达20名“奴隶”在自己面前被杀。其中,一名“奴隶”甚至被活活撕开——船主用绳子将奴隶的四肢分别绑在四艘不同方向的船上,随后下令开船,而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警告其他的“奴隶”学会“听话”。

      一名来自缅甸的受害者说:“即使我们努力工作,还是会被打……所有渔船上的缅甸人,都是被贩卖过来的。人数太多了,无法数清具体数目是多少。”

      在这种身心都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不少绝望的受害者只能选择自杀。

      据悉,泰国养虾业黑色经营的全过程如下:首先,外来人口被诱骗并贩卖至渔船,成为“奴隶”。每天,“奴隶”们需从泰国水域捕捞巨量鱼苗(亦称“下角鱼”)。然后,这些“下角鱼”被运往工厂,磨成鱼粉。接下来,工厂再将鱼粉售卖给泰国正大集团等水产品出口企业。最后,这些企业将用鱼粉喂养的大虾销售至世界各地。

      在这个利益链条中,“外来奴隶”位于它的最底端。据报道,90%的渔船均为无证经营。当《卫报》记者追至鱼粉工厂,问那里的工作人员是否担心警察过来查处时,一名工作人员连连摆手称:“不会,不会。他们都知道。我自己就是警察。”

      报道称,养虾业存在“人口贩卖”问题,正大集团表示知情。该集团以“世界厨房”自称,每年的销售额达3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15亿元)。它向世界各地的农场、超市、食品分销商等销售冷冻虾或速食虾,也向一些食品供货商提供未经处理的虾,其客户包括沃尔玛等大型超市。

      鲍勃·米勒(Bob Miller)是正大集团英国地区的销售负责人。他说:“我们不为正在发生的事进行辩护……我们知道港口有问题,但是这问题的严重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们不清楚。”

      据报道,泰国是全球最大的奴隶来源国、中转站以及目的地之一,有奴隶人口约50万。而对于泰国渔业奴隶人口的数量,目前尚无官方数字。但据泰国政府统计,泰国有约30万人从事渔业,其中90%都为外来人口。这些人容易受到欺骗、贩卖。

      此外,泰国渔业长期被指劳动力短缺严重,加上美欧国家对廉价大虾的需求不断增大,渔业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随之上升,这或是该地奴隶现象严重的原因之一。(国际在线专稿/林熹)

    [责任编辑 李珍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揭美国监听动漫视频“扒裤子”引发网民关注
    “981”钻井平台作业:越南的挑衅和中国的立场
    中方:越南已冲撞中方公务船超1200艘次
    越南河静省审判永安经济区骚乱首批嫌犯 两人获刑
    巴西总统害怕被嘘 决定不出席世界杯开幕式
    中国海军深入“虎穴”参演显示自信与合作
    中方:菲越在南沙“体育比赛”是拙劣闹剧
    安倍欲从朝鲜“重金赎回”人质 正运作秘密谈判
    意大利“最年轻的总理”今访华 或掀投资新热潮
    解放军参加环太军演 “深入虎穴”彰显中国自信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呼和浩特新城区一拆迁平房内发现一高腐男尸
    内蒙古党政群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976名工作...
    内蒙古高考第一日 3420名考生缺考 8名考生违规
    包头一女子从23楼坠亡 死因:擦玻璃没抓牢掉下来
    请对车窗抛物说不!
    呼和浩特—昆明快速列车7月1日开行 途经6省区市
    西部7盟市铁路公路建设项目对接会召开 王波讲话
    王君会见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
    和谐一家亲
    自治区党委第六巡视组进驻呼伦贝尔市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