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热点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彭丽媛或带女儿出席迎接米歇尔母女晚宴
    内蒙古新闻网    14-03-21 16:07    打印本页    来源:

      □看点

      1.夫人会见在哪儿?

      钓鱼台景色好或成会见首选

      今天下午,米歇尔参观完故宫后,两位夫人将会晤。地点会是人民大会堂吗?“不一定”,鲁培新认为,相比政治色彩比较浓的人民大会堂,两位夫人更可能在钓鱼台会晤,“花园式的,古色古香,环境比较优雅”。今晚的晚宴,也将由彭丽媛“做东”宴请米歇尔和家人。“肯定是家宴”,陶文钊分析。

      2.晚宴都有谁参加?

      两家女儿见面或成晚宴亮点

      此次,米歇尔带着母亲和两个女儿前来,访问团非常有家庭气氛,且米歇尔本人也没有政府官职,但又非一般个人。“米歇尔带女儿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呢?”陶文钊提到,今晚的宴会是中美元首两个家庭之间的聚会,彭丽媛很可能同样把女儿带出来,接待一下米歇尔的两个女儿。

      3.习主席会到场吗?

      家宴自由亲切或有些新点子

      今天的晚宴,“习近平主席会不会参加?”鲁培新也猜测,这场晚宴个人私交的气氛会比较浓,因为相比“国宴”,“家宴”顾名思义是家庭的宴会,会更自由、亲切一点,也可能更活跃一些,也许会出一些新的点子。鲁培新介绍,一般宴会的主人和主宾会挨着坐,菜品既有中国特色,也会照顾对方的口味。

      >>解读

      “首次亲密接触”头天是重头

      今天中美两国元首夫人的“双姝会”备受关注,而彭丽媛将在今天米歇尔的行程中全程陪同,如此长时间的陪同是否也很特殊?鲁培新指出,“不常见”,第一天是“重头戏”。陶文钊认为,陪同时间长显示中方重视,也根据交流需要安排,美国副总统拜登2011年访华时,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陪同了八九个小时,还从北京一直陪到都江堰。

      尽管是首次见面,彭丽媛和米歇尔并非没有交集。去年12月,侨居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熊猫“BaoBao”(“宝宝”)出生百天之际,两位夫人“不约而同”地发视频祝贺,平时她们也都关心并投入于公益事业。

      米歇尔将在中国找3个答案

      谈及米歇尔这位第一夫人的特点,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前驻瑞典、新西兰大使陈明明认为,她“个性很强,有很鲜明的政治主张,在维护妇女、儿童、少数民族权利方面立场比较鲜明”,但同时指出,关注社会福利事业是美国第一夫人的“一个传统”。

      访华前,米歇尔特地向曾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参观的美国学生“取经”,好奇追问“爬长城用了多长时间”“兵马俑有多高”“吃了哪些中国美食”。

      7天中国行,米歇尔将有自己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这位“爱为美食冒险”的第一夫人,会品尝哪些中国小吃?会不会尝试使用筷子?会不会逛街“砍价”?会不会秀中文?这些悬念让米歇尔中国行充满期待。

      □答疑

      1米歇尔访华时机有何玄机?

      客观上有助于改善中美氛围

      美国第一夫人此次访华是突然造访还是水到渠成?“早就商定的”,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明明提到,米歇尔此访是今年中美关系的开局,延续美国副总统拜登去年12月访华后中美之间高层次的交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同时表明美国重视发展对华关系,这个信息很明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认为,米歇尔访华不是突发奇想,是早有安排,但为什么安排在三月而不是其他月份,耐人寻味。“尽管美国矢口否认这次访问有什么政治意义,强调主要是文化、旅游,但作为第一夫人不会排除政治意味”,袁鹏提到,奥巴马下月将访问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环中国周边,是一次比较“硬朗”的访问,本月安排米歇尔访华“显得比较平衡”。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指出,过去几个月中美在南海等战略问题上的关系比较严重,下月奥巴马出访亚洲不到中国,本月核安全峰会虽将与习近平会晤但非正式访问,第一夫人访华客观上会有助于改善中美关系的气氛。

      2米歇尔访华有何特殊深意?

      夫人外交抵消两国负面影响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指出,米歇尔此行选取的城市很有特色,北京是中国首都,西安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成都又是中国西部崛起发展最快的一个城市,米歇尔访华能使中美两国领导人之间建立更好的私人关系,增进两国的了解。

      袁鹏指出,当前中美关系负面消息较多,在这样一种时刻突然冒出一个“夫人外交”,让大家觉得耳目一新,这本身就是一个看点。

      袁鹏还提到,米歇尔访华一家四口人都是“娘子军”,“本来就很热闹”,之前中国民众都是通过电视、网络远距离看第一夫人,这次米歇尔真正走进中国和中国人民,机会难得。中美关系需要注入“夫人外交”的软性影响力,来抵消负面影响,使两国发展比较平衡。

      陈明明认为,米歇尔携母女一同访华更能引起公众的兴趣,米歇尔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和彭丽媛接触时相互间的互动都是看点。他指出,夫人外交不像元首正式访问那么隆重、礼节化,谈的也不是重大严肃的政治问题,而是有家庭感,增加民众的兴趣、认同和赞许,也是重要的一种公共外交形式。

      3夫人会元首会话题会否重合?

      两元首谈正事两夫人软话题

      近日,外交部发布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4日至25日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其间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中美两国元首和元首夫人分别见面,此前鲜有。

      米歇尔将和彭丽媛聊些什么?与数天后“习奥会”会不会有交叉?袁鹏认为,元首会晤与夫人外交各自的议题没有太多重复,“习奥会”谈的是中美关系、国际地区合作等“正事儿”,第一夫人之间谈的则是软性话题,像青少年、妇女、教育等。

      “过去中美竞争博弈色彩很突出,民众交往、文化交流的潜力没挖掘”,袁鹏认为这对中美关系很重要,体现两国相通相融的一面,也体现“夫人外交”的互补性。

      袁鹏指出,最近中美两国领导人见面和会晤创新形式,反映新时期中美关系的特殊性,因为重要所以要多见,不拘泥过于官方、政治的形式,抓住各种场合和机会进行不同层次的沟通交流,像“庄园会晤”“夫人外交”等,体现两国关系的进步。

    前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珍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中国和沙特联合公报:加强两国战略性友好关系
    中马两国总理通电话 参与搜救国家继续增加
    克里米亚公投投票率82.71% 95·5%赞成加入俄罗斯
    中方舰船18日早8点向新划定搜救区域进发
    白宫称米歇尔期待与彭丽媛见面 将同参观共进晚餐
    【解码】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
    中方促马加大搜寻力度 参与搜救国家增至25个
    泰国空军雷达发现疑似马航客机曾飞向马六甲海峡
    外媒:中国启动经济健康发展“强大引擎”
    “白宫半边天”米歇尔访华:议程排满 专注教育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记者揭秘:手机贴膜你所不知的“潜规则” 暴利...
    进牧区 做防疫
    “三送”活动惠及北梁妇女
    “嘀嘀打车”每天订单量上万 包头市民使用热情...
    新消法等今起正式实施 消费维权添法律利器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24次主任...
    呼和浩特机票价格触底 出行能省七成费用
    2015年集呼包鄂区段将开行动车 满足旅客出行需要
    王君就加强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作出指示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激增 部分职位招考条...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