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赫芬顿邮报》8月21日文章,原题:有关奥习微笑的局限性
据报道,今年上半年,美国官员曾指责其外国同行“欺骗、无礼和傲慢……你要求‘相互尊重’纯属荒唐”。令人意外的是,遭受这种强烈批评的对象并非中国,而是加拿大。此类负面言辞与美加之间的亲密关系背道而驰。然而,正是这种亲密性,使坦率甚至激烈的交往得以进行,并最终达成协议。
这种局面与美中关系形成鲜明对照: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热络,但两国民众却依然对对方国家持令人忧虑的负面态度。今年6月的奥习会,以及数周后美国官员对中国副总理汪洋的玩笑啧啧称奇,都彰显出空前的融洽关系。但两国民众并未分享领导人的微笑:皮尤研究中心发现,仅有37%的美国人对中国有好感,而对美国有好感的中国人也只有40%。
对美中关系而言,这种根深蒂固的负面看法是最严峻但未引起重视的威胁,亦是影响两国解决主要分歧的障碍之一。如果两国主流民意最终迫使各自领导人采取更敌对的立场,领导层之间更稳固的制度化工作关系将无济于事。为降低这种风险,当务之急是使两国民意变得更均衡。
由于美国企业和文化的成功渗透,以及包括永久移民和短期交流在内的更高程度的直接接触,中国人往往更加了解美国。不过,尽管美国的软实力成就斐然,但中国人更擅长将文化和政治分开:他们热爱NBA,却不信任华盛顿。
促进美国官员以更开放的态度与中国媒体直接接触,可以成为下一步的重要举措。而改善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将需要两国共同努力。2010年奥巴马政府推出“十万强”计划增加美国留华学生数量。中国也开始通过媒体和孔子学院开展初步尝试,推广语言文化。交流必须从学生延伸至现领导层,有关政府治理的实用知识能使双方受益。中美省州长论坛只能是一个开端。
对影响两国民众的看法而言,媒体也至关重要。在美国驻站的一名中国记者最近告诉我,这里的经历让他能更平衡地观察问题。熟谙中国的美国人也常批评美国媒体的扭曲做法,即不无偏颇地重点报道加深对华负面印象的新闻。
美中关系基石必须扎根于熟悉以及最终信任。这种基石将使双方领导人以坦率甚或激烈争执的形式展开磋商,并坚信最终将达成妥协。在这种关系下,美中不会因担心双边关系过于脆弱而将问题藏着掖着,或只是轻描淡写。(作者凯尔·胡茨勒,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