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参加“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中方飞豹战机顺利抵达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托尔马乔沃机场,飞行员们在机场列队。中新社发田旭辉摄
【俄塔社俄罗斯叶卡捷琳堡8月3日电】俄罗斯中部军区新闻处宣布,俄罗斯和中国军人今天在车里雅宾斯克州切巴尔库尔训练场举行了“和平使命-2013”俄中联合反恐演习野战营开营仪式。与此同时,演习正式进入第二阶段--战役筹划阶段。
新闻处发布的消息称:“演习第一阶段为兵力投送阶段,始于7月27日,俄中参演军队和武器装备于这一阶段陆续投送到切巴尔库尔训练场。参加军演的中国军人和装备已分批抵达训练场。中方投入演习的重型装备包括歼轰-7A飞机、米-171运输直升机、直-9武装直升机、坦克、装甲车、120毫米自行榴弹炮、152毫米自行火炮等。
演习第二阶段于8月1 4日结束,主要内容为拟制实兵演练计划。第三阶段,也就是实兵演练阶段,于8月14日开始,15日结束。
【俄罗斯之声电台网站8月2日文章】题:俄中军演尝试与西方“软对抗”
(作者伊利亚·哈尔拉莫夫)8月1日至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演部队抵达“和平使命-2013”演习地点。他们将与俄罗斯同行们并肩为防范恐怖主义威胁和消灭恐怖分子制订战术和举行实兵演练。
自2005年俄中军人首次举行“和平使命”反恐演习以来,今年的演习规模最大。演习从7月27日开始,至8月15日结束,历时近三周。1500余名官兵、包括20架战斗机和直升机在内的200多套军事装备将参加演习。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北京与近邻兼战略伙伴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发展得如火如荼。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专家安德烈·伊万诺夫认为,这背后存在客观原因。他指出:“演习主旨是反恐。这一点很重要。除恐怖主义威胁外,令俄中看重的还有另一个方面,虽然它们不会公开声明这一点:世界各地都在发生所谓的‘颜色革命’,即实际上的政变。莫斯科和北京不可能对这一重大风险视而不见。”
俄中7月份在滨海边疆区附近的彼得大帝湾举行了迄今规模最大的双方海上联合军演。一些专家认为,俄中对海上演习的热衷与美日夏初曾组织海上军演和陆军演习有关。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俄中强化军事合作的目的之一是构筑自己的力量中心,在多极化世界背景下,中俄两国政治家们反复强调这样做的必要性。
然而,并非所有专家都支持上述观点。例如,俄战略研究所专家叶连娜·苏波宁娜认为,俄中演习不过是例行合作,并不是为了达成全球目标。她表示:
“中国是俄罗斯的战略伙伴。两国高层领导人在近年来的会晤中决定,发展包括军事领域在内的各层面合作。‘和平使命-2013’演习表明,莫斯科和北京不仅拥有共同利益,对共同威胁的理解也一致。两国目前没有矛盾:边界问题几年前已全部解决。俄中交好不针对任何第三国,而是为了维护地区稳定。”
但俄中两国许多权威分析家和政治活动家都坚信,双边战略联盟不仅包含经济和地区安全考量,并且是与意欲主宰全球的西方进行“软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