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泰拳手辛酸讨生活
两名小拳手在赛场上打得你死我活。
据新华社电“猜·洛兰,9岁,22.9公斤,”男孩登上拳击台,主持人介绍他的出场。
拳击场内拥挤喧嚣,刺目的荧光灯让这个孩子看不清彩色绳索围起来的拳台之外的东西,但他能听见各种声音:与他年龄相仿的孩子兴奋的谈笑声,教练在台下大喊大叫、利用最后一刻提醒他技术要领。还有一些声音发自赌客:“2比1,蓝方!”“3比1,红方!”
猜向教练员恭敬地鞠躬行礼,转向他的对手——一个同是9岁的男孩。这是两个男孩第三次对战,也是决定胜负的一场比赛。
一名小拳手在等待上场。
9岁孩子打拳挣钱
猜知道他必须赢,为捍卫培养他的泰拳俱乐部荣誉、为那些他视为家人的教练员和同门拳手、为等着他的奖金改善生计的亲人们,也为了那些赌客们——其中包括猜所在村庄的乡邻们,他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给他喝彩,而是为了在他身上下赌注。
泰拳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而儿童练习泰拳并参加营利性比赛,在泰国,尤其是农村地区,也是一项沿袭已久的传统。这一传统遭到不少儿童权益组织诟病。泰拳作为一项格斗竞技运动,对尚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的伤害不言而喻。
但在猜生活的泰国东北部落后乡村,没有能力“走出去”的人家把孩子送去学泰拳、参加拳赛挣钱,是一条摆脱贫穷的好出路,至少让孩子免于种田劳作、混帮派和吸毒贩毒的命运。 (沈敏)
泰拳这种成年人看着都觉惊心的激烈格斗运动,在泰国贫困乡村,却有不少孩子在练,并以打拳赛谋生。对穷孩子而言,这不失为贴补家用乃至改变自身命运的理想出路。

美国纪录片《牛妞》反映两名8岁泰国女童拳手的生活。
小女孩也得打拳
据新华社电随着泰国经济进入迅速发展期,东北乡村的孩子们有了更多机会:他们可以上大学、移居曼谷、拿到奖学金留学海外或自主创业,但一些最贫困的家庭仍在为生计挣扎。
孩子拼命打
猜7岁就被送到村里的“占家健身馆”生活,跟着老板占学泰拳。健身馆为猜提供了住所、食物和通往成功之路,他需要以一场场胜利作为回报,也需要奖金来帮祖父维持一家生计。
结束晨跑后,猜迅速吃过早餐,加入打沙袋的男孩行列。即使没有陪练,男孩们也会自觉练习。
每一场在村中进行的非正式拳赛和庙会中的表演赛都不能怠慢,比赛赞助者会在台下观察小拳手的表现,出类拔萃者可能会得到一场曼谷邀请赛的入门券。能进入曼谷的隆披尼体育场比赛,意味着真正出名赚大钱的机会来了。职业拳手一年可赚4万美元。

美国纪录片《牛妞》反映两名8岁泰国女童拳手的生活。

小拳手边吐血,边听教练指导。
观众当赌客
泰拳赛中的下赌过程看上去混乱无组织。没有负责设定赔率和收取赌注的正式庄家,通常是个人自己对赌,赌客坐在拳击台两边,用一套行内手语进行“对话”,设定赔率。
猜的教练员和他们的亲友可能是赢得最多的赌客。因为他们对选手的实力有“内幕消息”,对比赛结果最有把握,所以通常会下很高赌注,这也是教练员及其家人的主要谋生手段。赌注最低可以是100泰铢(约合3.5美元),也可以高达5万铢(1700美元)以上。
在泰国,像猜一样迫于生计而成为拳手的孩子并不鲜见,甚至有年龄低至8岁的女童参加拳赛。
观察家指出,在目前泰国约3万名儿童泰拳手中,因为打拳而手断腿折是常有的事。 (沈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