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热点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留学生遭袭 法媒:中国富人买酒庄引发不满
    内蒙古新闻网    13-06-17 08:39    打印本页    来源: 新京报

      -观点

       “只是一起偶然孤立的事件”

      法国内政部将这起袭击中国留学生事件定性为“排外行为”,这起事件发生在法国葡萄酒酿造地区,一些法国媒体指出,很多中国富人在波尔多地区购买酒庄,这种行为可能引发某些当地人不满。

      在前法国政府工作人员何诺看来,不能将这起事件定义为纯粹的排外事件。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只是一起偶然孤立的治安事故,是流氓行为,少数人的行为,对中国人有偏见的法国人只是很少一部分,因此并不能说明法国人就排外、排华。他指出,和中国相比,法国的抢劫盗窃行为,要多一些,治安情况不是太好,即使本国人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

      另一方面,他认为,由于西方舆论中经常出现中国威胁论,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人在国外的形象不如日本人或者韩国人好,所以对中国人的偏见在西方国家中一直存在,法国也不例外。但如果就此断定中国人在法国比其他国家不安全,这有失偏颇。

      近年来,中国游客在法国遭遇抢劫、盗窃的事件越来越多。就在3月份,一个来自中国的23人旅行团,刚下飞机不久,就在巴黎戴高乐机场附近的一家饭馆被抢劫。“浪漫之都”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何诺也表示,近一两年来,中国人在法国遭遇抢劫盗窃的新闻确实比以前多。但他认为,这些事件一直都存在,之所以感觉更不安全,可能是因为现在媒体太发达,很多事情瞬间传遍世界。再加上赴法旅游和留学的中国人不断增多,遭犯罪分子袭击几率相应增加。新京报记者高美

      -追问

       中国人为何总是受害者?

      3月份中国旅行团在巴黎遇劫后,《世界报》、《费加罗报》和《巴黎人报》等法国主流媒体均发表文章分析,为什么中国游客屡屡成为攻击对象。

      法国媒体曾这样写道,“中国人带着浪漫心情来到巴黎,却在下飞机几小时后便被暴力抢劫,美梦顿时成噩梦。”

      据悉,这一年半以来,中国驻法大使馆接到的投诉递增,平均每周收到5至6份临时旅行证件申请。据使馆领事部统计,2012年,光是因护照被偷办理旅行证的中国游客就超过900人,比前年增加50%。提到中国游客为何频频遇袭,法国媒体认为,这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现金消费观念分不开,因为中国人喜欢携带大量现金购买奢侈品。

      据上海胡润研究院2012年报告显示,法国位居中国富人旅游目的地之首,中国富翁前往法国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购买奢侈品。

      《巴黎人报》还指出,有些中国游客为了省钱,选择住在便宜的郊区旅馆,造成安全隐患,这些地区治安状况比巴黎市区差很多。内政部长瓦尔斯已多次表示法国治安形势下滑,去年,法国每90秒发生一起入室盗窃,偷盗抢劫和暴力袭击的受害者达330多万。

      去年以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多次发布赴法旅行提醒,提醒在法华人提高安全意识,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遭受不法侵害。为了给中国游客争取更安全的出游环境,中国驻法使馆先后与部分法国地方政府建立定期对话机制,敦促法方改善治安,保证中国游客安全。旅法人员可多留意使馆定期在网站上发布的安全提示。新京报记者高美

       -中国留学生遇袭事件

      ●2008年3月

      多名中国留学生在巴黎与当地人发生冲突,一名留学生被刺死。

      ●2008年8月9日

      英国纽卡斯尔,一对中国留学生情侣在公寓被残杀,凶手是中国人。

      ●2009年6月25日

      26岁中国女留学生余某在澳大利亚被两名男子杀害,抛尸河中。

      ●2009年7月

      一名陈姓中国女留学生在韩国大田住处被害。

      ●2012年4月11日

      南加州大学两中国留学生在回家路上遭枪击身亡,警方拘捕两疑犯。

      ●2012年5月

      武汉留学生林俊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遇害,并被残忍分尸。(高美)

    前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入侵中国网络15年 美国政府看到了什么?
    外媒关注神舟十号完美对接天宫一号
    神十升空中国迈步 世界议论中国探空速度
    高调国际化 外国人会买微信的账吗?
    欧盟诉中国无缝钢管反倾销措施 中方将妥善处理
    揭秘美国"监控门"主角:高中辍学的电脑怪才
    伊朗大选揭幕 6人争总统宝座 改革派能否突围?
    美国宣布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越"红线"但未言动武
    安倍政权"价值观外交"虚伪面纱:典型"人格分裂"
    斯诺登爆料:美政府入侵中国网络多年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内蒙古5市位列中国最富30城
    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三次集体学习发言...
    内蒙古自治区督查组督查西部4盟市肃纪整风情况
    2013年直招士官开始报名6月15日结束 网上预征...
    黄玉米打就黄金链条红干椒生成红火日子
    自治区党委举办第八期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座 叶小...
    “神舟”飞天的地方——走访内蒙古额济纳旗
    2013年内蒙古直招士官工作已启动 8月1日入伍
    神十飞天 草原儿女备感自豪 反响热烈
    乌兰察布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贩卖运输毒品案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2013年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专题
    【专题】最美基层干部
    【专题】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