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二战日女护士嫁中国兵 用一生为日军赎罪
    内蒙古新闻网    13-04-27 09:49    打印本页    来源: 扬子晚报

      现年89岁的伊藤郁子,精神依然不错。

      1945年秋,加入解放军的伊藤郁子。

      1993年夏,伊藤与丈夫宗序定。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军驻东北第一陆军医院接到上级命令撤退。院长带着两千多名伤员和医护人员拼命逃跑,却被波涛滚滚的牡丹江拦住去路。院长挥舞着东洋刀胁迫大家跳江自杀,牡丹江吞噬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

      这段经历,永远留在档案资料以及伊藤郁子的记忆中。伊藤就是当年被逼跳江的护士之一,所幸她死里逃生。“当护士时亲眼目睹日军的残忍,他们杀死那么多中国人,我要将功赎罪,替日本人还债。”从江中脱险后,伊藤被解放军救护队收留,嫁给如皋籍战士并一直留在中国,将余生献给了医疗卫生事业。

      本期协办单位

      南通市档案馆如皋市档案馆

      本版撰稿

      江苏省档案局袁 光嵇 梅

      南通市档案局朱 江

      如皋市档案局周丽君

      扬子晚报记者李 冲

      实习生杨予琪

      拜访伊藤老人

       在如皋生活了60年89岁伊藤只懂如皋方言

      4月的一天,扬子晚报记者赶往如皋市如城镇,采访了这位传奇老人。当记者敲开她位于二楼的门时,伊藤颤颤巍巍地走来,她一手拿着扑克牌,一手开门,笑着说:“我在通关呢!”原来,每天与自己玩一把扑克牌,就是打游戏通关。她的家虽然简朴,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份《扬子晚报》放在桌子上,旁边是一个放大镜。伊藤郁子与她的女儿住在一起,她女儿告诉记者:“老太太特别喜欢看新闻,我给她订阅了扬子晚报,她每天必做的活动是打牌、看报纸。”伊藤郁子对记者说,自己喜欢看新闻资讯,可以了解每天外面都在发生着什么。“二战时刚到中国,我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后来就跟着身边的护士们学习,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会写字,也会说中国话。”伊藤老人对记者说。

      伊藤郁子今年已经89岁了,她的脸上时常带着笑容,每当记者用普通话与她交流时,她总是很诧异,伊藤的女儿对记者说,现在母亲只能听懂如皋方言。“我来如皋有六十年了。熟悉我的人都喊我伊藤。”她说,当年那段曲折的风雨人生路,现在看来,都是过眼云烟。“我在中国挺好的,现在我是一个幸福的中国老太太。”

      “我来中国是为了赎罪,为了替日本人还债,日本人欠你们的太多了。”在伊藤郁子的讲述下,我们了解了她传奇的一生。

      难忘的记忆

       二战尾声——

       为日军罪行心存愧疚死里逃生后被解放军收留救护伤员

      伊藤是在二战将近尾声时来到中国的。之所以会参与到文章开头所说的悲壮跳江经历中,首先是因为伊藤郁子有着为人类健康和和平奋斗的梦想。“我1925年出生在日本北海道附近岩手县郊区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伊藤管治是岩手县农林局专员,母亲是地道的家庭妇女,我在家排行第三,从小爱游泳,水性很好……”

      伊藤娓娓道来,一段传奇的故事,一个曲折的人生展现在记者面前。

      1945年,20岁的伊藤从日本盛冈市的“红十字会”护士学校毕业,被派往中国东北,在“中国东北第一陆军”野战医院当护士。在那里,她见识到日军对中国人的残忍,心中总是充满愧疚。跳江事件发生时,伊藤抱住一块木头,纵身跳进激流,瞬间消失在滔滔江水中,伊藤在江中曾绝望地挣扎。“我当时就在想,我才20岁,日军杀死了那么多中国人,我不能死,我要将功赎罪,替他们还债。”她说,当时自己凭着一身好水性,与风浪搏斗三个多小时后,才死里逃生游到岸边。“当时日军已逃得无影无踪,我就剃光头发女扮男装混进逃难人群,两天后被解放军医疗救护队收留,于是投入到抢救伤员的行列……”

      伊藤所经历的这一切,都已纳入到档案的记忆中。

      抗战胜利后——

       伊藤放弃了回日本在中国,她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爱情

      伊藤对记者说,她加入解放军医疗救护队,她护理一名截去双脚的年轻战士临终前,将身边唯一的苹果给了伊藤郁子作为感谢。“我的眼泪簌簌而下,那不是一只普通的苹果,是滚烫的中国心。”

      转眼,抗日战争结束了。此时摆在伊藤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返回日本,另一条是留在中国。“我想念父母,但当我眼前浮现日军挥舞大刀屠杀中国百姓的凄惨场面时,我很内疚,这笔血债日本人子子孙孙也还不清。再想到中国军人收留自己并教自己学汉语写汉字的情景,我想,我就留下还债吧!”就这样,伊藤留下来了,成为解放军牡丹江野战医院的一名护士。

      伊藤郁子回忆,在牡丹江野战医院,自己很快成为骨干,并曾用自己的O型血挽救了17名中国军人。解放战争后期,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周保中到医院看望伤员时还专门接见了她,“称赞我是日本的女中豪杰!”

      “我25岁时被调至解放军山西康复医院,在那里遇到了我的爱情。”伊藤郁子对记者说,在那里遇到了前来疗伤的宗序定,祖籍如皋,当时是公安中央纵队第一师第三团的一名军官。两人一见钟情,一年后,当其他的日本女兵申请回国时,伊藤则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同年与宗序定喜结良缘,次年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1954年,一家三口回到江苏如皋县城定居,伊藤在县人民医院外科当护士,从此扎根于此。

      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伊藤省吃俭用,掏钱为困难病人买鱼买肉改善伙食,多次无偿献血抢救农村病员的生命,自己则一天天消瘦,体重最低降至60斤。“消息传到当时县长魏志田耳里,魏县长拎着红糖、鸡蛋、猪油来到医院看望我,并吩咐院领导‘限她一周内吃光,不许转送他人’。”伊藤对记者说,自己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好评,院领导号召大家“远学白求恩,近学伊藤郁子”。

      伊藤郁子向记者讲述了她与周围人之间的一段往事,十年浩劫中,有造反派要闯进医院揪斗自己这个所谓的“日本特务”。当时70多名病员和医务人员齐刷刷挡在办公室门前阻止。包括院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护着她说:“伊藤是有功之臣,要揪就揪我好了。”在场的人一起保住了伊藤,伊藤从内心由衷感谢如皋人。

      中日建交后——

      曾回日本探亲引起轰动日本外相亲自接见挽留也没留下伊藤

      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之后,当年的11月底,伊藤郁子办好回日本探亲手续,在阔别了27年后,第一次回日本与亲人重逢。档案资料中有伊藤回国探亲的记载,当时日本媒体对这一事情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

      伊藤回忆说:“当时有省、市、县很多领导以及如皋县人民医院近百名医务人员为我饯行,欢送会上没有欢声笑语,很多同事暗自流泪,他们以为我不再回来了……”

      27年后首度团聚,伊藤内心充满激动,日本当地政府官员以及亲朋好友一起迎接了她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当时84岁高龄的母亲搂着我哭得死去活来,她说,家里条件比中国好,回来就好了。”伊藤回国探亲的消息惊动了整个日本。档案资料显示,当时日本东京的几家报纸均在头版头条做了报道。“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首相府接见了我,他说如果我愿意回日本定居,他代表日本政府衷心欢迎。但我始终微笑不肯表态。”

      伊藤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事实上,那时自己已经决心提前回去。“病榻前,年迈的母亲苦苦相求,求我回去定居陪伴她最后的岁月,但是我不会离开中国,因为那里有我的丈夫和女儿,有我的事业,有数不尽善良的中国人。”伊藤郁子对母亲说:“我不能制造第二次骨肉分离!”

      就这样,在1973春节前夕,伊藤含泪辞别了亲人,于除夕之夜奔回了日夜眷恋的中国。“中日建交以后,我5次回日本探亲,每次都提前回来,因为我的心永远在中国。”

      老人有个梦

       有生之年再回日探亲愿中日世代友好

      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伊藤郁子的情绪始终很平静,她说喜欢看《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等抗战题材的影片,每当看到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时就非常难过,经常会反省自己,我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她向记者描述观看《南京大屠杀》的感受,当时止不住泪流满面。“日本军国主义给人们造成的伤害太罪孽了……”

      伊藤郁子退休后,依旧为宣传和平而不遗余力。“她是我家小孩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她退休后坚持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因此,我认识了伊藤。”如皋市民鞠九江对记者说。凡有需要,伊藤都会参加当地对孩子们的爱国教育活动,她的演讲还曾获奖。伊藤说,“每当少年儿童给我系上红领巾,围坐在我身边听我讲革命故事时,我是最快乐的。”小学生们都很喜欢伊藤,但现在她身体很弱,几乎不能外出了。

      1994年,伊藤的丈夫宗序定去世。1998年,日本的“红十字会”寄来慰抚金及一张表格给伊藤,通知她携带子女回日本定居,日本政府分配住房,并安排专人照应她的晚年生活。但是伊藤很快将表格退回,并附言:“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在中国!”

      1999年,伊藤的老母亲已经110岁高龄,她惦念着远在中国的女儿,伊藤声泪俱下给妈妈打去电话,但是依旧选择留在中国。现在,伊藤的母亲已经去世,说起母亲时,她的神情有一丝黯淡,但说起她现在的生活,她觉得很幸福。“女儿照顾我照顾得很好,晚辈对我也百般孝顺,可以尽享天伦之乐。”

      伊藤对记者说,七年前,自己因心肌梗塞住院,如皋市人民医院让出最好的病房,派出最好的医生竭力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感谢如皋人,一次次让我转危为安。”

      现在,伊藤郁子有一个简单的梦想,她打算在有生之年带晚辈回日本探亲,一来看望亲朋好友,加强沟通;二来也希望两国的下一代彼此相识,子子孙孙世代友好。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伊朗高原:中国西陲安全的“桥头堡”
    纽约市长:波士顿爆炸案嫌犯图谋袭击时报广场
    外交部:中国部队没有越过中印边境实控线一步
    安倍妄称殖民不是侵略 韩拟将日本告上联合国
    “炸伤奥巴马”谣言令美股蒸发2000亿
    美执法部门公布波士顿爆炸案在逃嫌疑人身份
    普京就四川地震向中国表示慰问 愿意提供救灾帮助
    日本168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八年来最大规模(图)
    美国确认得州化肥厂爆炸事件已有14人死亡
    芦山地震救援彰显中国进步 灾难应急机制走向成熟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通辽与辽宁阜新交界处发生5.3级地震 震源深度6...
    呼和浩特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工作人员29日起报名
    通辽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公告
    王君书记集中回复生活垃圾堆积成山无人清理等1...
    巴特尔察看科左后旗地震灾情时要求:全力做好...
    科左后旗地震部分房屋震裂
    北梁改造,12万棚户区居民的热切期盼!
    内蒙古首条直飞曼谷旅游航线开通
    【今日网络热点】网络举报监督呼唤有序规范
    科左后旗地震10余人轻伤少量房屋倒塌
    新闻专题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第三届乌兰巴托·中国内蒙古文化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