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美军F-22A猛禽战斗机
日本民主党获得政权后,希望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洋地理优势在亚太大国地缘角逐中对自己的角色予以重新定位,这种膨胀了的企图心是其对钓鱼岛进行“国有化”处理的根源之一。自民党政府上台后,日本方面并没有借此修正“国有化”的严重错误,反而依然以前任民主党政府的相关政策作为其行为的基础。日本方面不仅进一步美化其侵略历史,否定二战后国际秩序,谋求突破“和平宪法”的相关规定,做“普通国家”,而且在钓鱼岛周边寻求外围突破,逐步推行“北攻南守”的策略,在东海北部海域将争端“扩大化”,屡次以莫须有原因抓扣我方渔民,加强对其单方面声称的“东海中间线”的维护,企图通过否定我国冲绳海槽划界主张来转移我方注意力;在东海南部将钓鱼岛争端“升级化”,企图建立“海上保安厅力量国境警备队离岛沿岸监视部队”梯级保卫程序来应对我国日益强化的海洋维权活动。
印度近年来在海洋战略方面进一步强调建设“蓝水海军”,实现从“区域性威慑”向“远洋控制”的跨越,并将南海列为印度的“次要利益区”。为此,印度不断推行其“东进”南海的战略,一方面试图减轻其在陆地边界争端中的压力,另一方面则通过给中国制造“马六甲困局”来应对其臆造的“霍尔木兹困局”,以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横向扩展。
进入21世纪后,韩国在海洋战略方面一直表现出一种积极灵活的特点,根据自身大国环抱的形势,积极推行大国平衡策略,致力于构建多边地区级海洋合作机制。但在韩日独岛(日方称竹岛)争端激化、特别是朝韩延坪岛炮战后,韩国方面对其海洋战略做出大范围调整,开始逐步从“务虚”向“务实”迈进。一方面,进一步强化韩国海洋警察厅的职能,突出海上层级安全的效应;另一方面,进一步树立建设大海军目标,强化其海洋安全保障力量的建设。
俄罗斯近年来强化了在全球海洋的话语权和存在力。根据《2020年前俄罗斯海洋学说》,俄罗斯将其国家海洋政策的主要方向定为:大西洋、北极、太平洋、里海、印度洋方向。其中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方向的主要任务除了保护并扩大渔业捕捞权利及海上航行权利之外,其战略重点在于不断增强俄罗斯在相关海域的定期存在。由此,处于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洋交界地带的南海,也成为俄罗斯的重要战略关注点,因此,俄方在近期与某些东南亚国家展开一系列海洋安全及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并且这种合作关系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下去。”(王晓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