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国际扫描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调查显示逾8成日本人对中国有坏印象 比例增加
    内蒙古新闻网    12-06-28 10:22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八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日前在东京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较去年继续恶化,达到2005年以来的最高值。此次舆论调查在中日两国同步进行。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沈阳、西安等5个城市的1627名普通公众,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5所高校的1003名学生和教师参与了中方调查。中方城市公众调查和学生调查分别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和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完成。日本共有1000名公众和600名知识分子阶层参与日方问卷调查。

      对华有坏印象的日本人比例增加

      结果显示,日本人对华有坏印象的比例由去年的78.3%提升至84.3%,为8年来的最高值。对中国持良好印象的比例仅有15.6%,较去年的20.8%下降了5个百分点。

      从结果分析,从开始共同调查的2005年到2008年,日本人对华印象持续恶化。2009年和2010年出现改善倾向,但去年又出现大幅恶化。

      日本人选择对中国印象不佳理由的第一位(54.4%)是“中方在确保资源和能源上以自我为中心”;居第二位(48.4%)的是“钓鱼岛问题争端”;紧随其后(48.3%)的是“中方采取的一些行动不符合国际规则”。

      中国人对日本持坏印象的比例依然维持在六成以上,数值由去年的65.9%微减至64.5%。对日本持好印象的比例由去年的28.6%增加到31.8%。

      中国人对日本持坏印象的第一位理由依然是历史认识问题,选择“因为过去发生过战争”的为78.6%,其次是“对侵略历史缺乏正确认识”,为39.8%。这个倾向从调查开始以来没有变化过。

      中日关系发展现状不被看好

      连续多年的调查结果均显示,两国国民对中日关系重要性的认同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中方调查结果显示,78.4%的普通公众和87.9%的学生、教师认为中日关系“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日方调查则显示,80.3%的公众和97.2%的知识分子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

      对于当前中日关系的现状,中方调查显示,42.9%的普通公众认为“非常好”或“比较好”,比去年(54.5%)下降了11.6个百分点。而与去年一样,今年仍有42%的学生、教师表示“说不清”,说明该群体对中日关系依旧持不确定的态度。日方调查显示,7.4%的公众认为中日关系现状“非常好”或“总体来说比较好”,2011年为8.8%。知识分子为17%,去年是18.8%。

      领土问题是改善关系最大障碍

      调查显示,对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有71.1%的中国普通民众和50.9%的学生、教师认为会“变好”或“维持平稳”。持相同观点的日方民众比例是58.4%,认为会“好转”的知识分子的比例为33.1%。

      领土问题仍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首因。中方数据显示,有51.4%的普通公众和69.7%的学生、教师认为“领土问题(钓鱼岛争端)”是最主要的障碍。日方调查结果显示,有69.6%的公众和52.2%的知识分子首先选择的是“领土问题”,其次是“海洋资源的纷争”(分别为34.1%和37.3%)。

      根据调查结果,在“提到日本,您的第一联想词是什么”这一问题上,中方普通公众首选的仍是日本的“电器产品”(51.3%)。47.1%的学生、教师首先会联想到南京大屠杀,与2011年(45.5%)相比有所上升,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日本政治家有关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对学生、教师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有42%的普通公众和46.6%的学生、教师选择的是樱花。35.2%的学生教师提起日本会想起日本漫画、动画片。

      日方调查显示,对于公众来说,“中华美食”、“钓鱼岛问题”的提及率分列前两位,分别为39.9%和31.5%,“万里长城”以26.4%居第三位。其中,“钓鱼岛问题”的提及率比去年的25%略有上升。

      同2011年的调查结果类似,2012年均有超过半数的中方普通公众和学生、教师认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国是有益的”,比例分别为56.3%和65.9%,与去年持平。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日本是有益的”观点的日方公众的比例为43.4%,知识分子为84.4%,去年分别为41.9%和81.4%。

      人民币与日元在今年实现了直接交易。两国国民对于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基准货币持何种观点?中方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教师(50.1%)认为“人民币不会代替美元,但会获得代表亚洲的国际货币的稳定地位”,有32.3%的普通公众认为人民币“未来成为替换美元的国际货币”,还有13.4%的普通公众认为人民币“在不久的未来就能替代美元成为国际基准货币”。

      日方调查结果发现,认为“人民币会发展成与日元、欧元同等地位”的公众和知识分子比例分别为48.7%和60%。此外,知识分子认为“人民币不会代替美元,但会获得代表亚洲的国际货币的稳定地位”的比例为33.2%。

      民间交流对改善关系非常重要

      调查显示,中方超过八成的普通民众(80.1%)和学生、教师(83%)认同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留学、研讨、艺术和文化交流等)对改善关系的重要性。持相应观点的日方公众和知识分子的比例则分别为74.3%和95%。

      连续8年的调查表明,新闻媒体始终是中日两国国民了解对方的最主要渠道。在本次调查中,中方分别有84.3%的普通公众和81.7%的学生、教师认为,新闻媒体是他们了解日本的最重要的渠道。持相同观点的日方公众的比例为96.3%,知识分子的比例为82.5%。此外,分别有28.6%和26.7%的中方学生、教师通过日本的动漫和电视节目等了解日本。

      作为“北京—东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关系舆论调查”自2005年首次进行以来,已成为反映中日两国民意的重要途径之一。此次调查结果的公布也揭开了第八届北京—东京论坛的序幕。作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第八届论坛将于7月1日至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主题为“全球视野下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下设政治、经济、媒体、地方、安全等5个分论坛。

      北京—东京论坛是由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NPO共同发起和组织,中国新闻界、学术界与日本民间组织携手,为促进中日关系发展、加强中日相互了解而共同搭建的中日精英交流平台。通过多年的发展,论坛已成为中日间最高层次的公共交流平台之一,影响日趋扩大。

      本报东京6月27日电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际新闻排行榜
    威廉王子迎30岁生日 将获戴安娜王妃巨额遗产
    叙利亚反对派与政府军新一轮冲突造成52人死亡
    德媒揭露达赖与美中情局关系 训练藏人回藏对抗
    普京三谈美国 称美为全球经济“寄生虫”
    菲律宾总统威胁重新部署黄岩岛 将派飞机巡查
    利比亚部落冲突致105人死亡 当局称局势已缓解
    联合国叙利亚观察员连遭炮火袭击 已暂停监察工作
    希腊新民主党领导人萨马拉斯宣誓就任总理
    中国表态称愿意与不丹正式建交 令印度大感焦虑
    外媒:朝鲜遭遇“60年不遇”大旱灾 2万人饿死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2012年内蒙古高考预测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
    关于对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内蒙古2012年高考文理科状元揭晓
    武川县18岁消防战士程骜洪水中救人牺牲
    内蒙古高校招生各科类考生各分数段人数统计确定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突发洪水 已致8人死亡
    内蒙古乌兰察布山洪灾害善后工作正在进行
    【创先争优进行时】内蒙古全区拟表彰的创先争...
    4个渠道可查询高考成绩
    2012全国网络媒体新疆行
    新闻专题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一见“粽”情——2012年端午节专题
    【专题】聚焦2012年高考
    创一流首府城市 建和谐宜居家园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