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普京出席文件签字仪式。
导语
6月5日~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相比对德法不足12个小时的访问,中国可谓普京在第3次总统任期大跨度访问欧亚国家的重头戏。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指出,当前可谓两国几百年来关系史上最好的时期。
对于此次访问,日本《朝日新闻》甚至评论称,此次访华已经预示俄罗斯“东方外交”路线正式确定。更多是西方媒体对普京的访问解读为,中俄“手拉手”在亚太地区与美国抗衡。
就在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召开之际,“和平使命-2012”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主动阶段的准备工作也即将结束,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将于6月8日至14日在塔吉克斯坦举行,总兵力达2000多人……
本期圆桌会议特邀请两位俄罗斯问题方面的专家,为您解读普京本次对华访问。
核心观点
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把中俄关系的发展说成是共同反对美国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俄两国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增加彼此外交的回旋余地,进一步平衡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使国际战略力量更趋均衡,这对未来多极格局的形成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王树春(广外法学院副院长、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俄欧关系,尤其是对德、对法关系更是其绝对的优先方向。但在俄外交格局中中国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长期看,俄将把亚太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方向予以更多倾斜,从而实现更为均衡的欧亚战略。在可预见的未来,发展中俄关系对俄外交都具有全局性影响。
——杨成(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中俄关系发展源自内部
杨成教授认为,普京此次访华是其重返克里姆林宫后对其他国家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显示出“普京时代”俄对中国的高度重视。
但同时,杨成教授和王树春教授都认为,不能简单地从出访时间长短上得出俄对华政策优先于对欧政策的结论。普京担任总统以来,重视程度排在第一位的是独联体国家,第二位的是欧盟国家,第三位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国家。
王树春分析称,经过多年的开发,其欧洲部分的资源已经接近枯竭,欧债危机也愈演愈烈。因此俄罗斯必须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而这离开中国的支持与合作是根本不可能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普京第一轮外访的重头戏就是中国,未来6年甚至是12年俄罗斯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外交将越来越重视。
杨成认为,俄逐渐意识到必须适应中国发展以及中国对俄重要性的新现实,尤为关键的是,普京王者归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俄与西方关系的发展。这意味着在中国之外俄很难找到一个立场坚定、具备足够国际影响力同时又有实力为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助力的伙伴。
杨成还分析道,未来的中俄关系将更加注重“外生性”与“内生化”因素的平衡,并争取过渡到主要是内生增长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