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频道 > 奇趣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印度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每年流产女婴或达150万
内蒙古新闻网  12-04-11 16:57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十二五”时期,中国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昨天(10日)的这条消息引起大家广泛关注。

  截至2011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8.06。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主要就是要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亚洲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出生性别比出现了持续升高的现象,这与西欧人口转变中出生性别比一直处于正常范围内有显著区别。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印度根深蒂固。《印度斯坦时报》甚至还报道过,在当地因为父母渴望生儿子,每年有数百名1至5岁的印度小女孩被迫接受变性手术,人为地被变成男孩。在印度生活多年的黎先生介绍说,印度政府也出台了政策,规定医院提前鉴定胎儿性别是违法行为。

  黎先生:印度规定医院提前鉴别胎儿的性别是一个违法的行为,这个政策在台面上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但是在民间还是有很多的私人的诊所会登广告,打暗语提供性别检测的服务。据估计,每年印度流产的女婴可能高达150万。印度计划委员会曾经就提出来一个允许胎儿性别鉴定并且由政府来资助抚养女婴的草案,希望以此来提高女婴的出生率以平衡男女比例,但有一些妇女组织和人权组织就认为,一旦开放了胎儿性别的鉴定以后人们根本不会去执行,反而会导致更严重的男女失衡,所以这条草案也就不了了之。

  黎先生说,目前印度的男女比例大约是10:9。印度人不希望生女孩,也有其社会原因。

  黎先生:现在印度的男女比例大概是10:9左右,那么在一些城市甚至会达到10:8,男尊女卑和重男轻女的现象这些年来在城市里边有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农村里就差了很多。这个现象是由印度的嫁妆制度引起的,在印度的传统婚姻当中,女方的家庭是往往需要提供价值不菲的嫁妆,所以这也是导致印度人不想生女孩的原因之一。

  在马来西亚,马来西亚988电台的DJ小马告诉中国之声,当地并没有禁止做胎儿性别鉴定,不过,政府明令禁止通过医学手术来选择新生儿性别。

  小马:马来西亚的政府担心胎儿的性别选择可能会打乱男女人口的比例,所以马来西亚政府就禁止了除了医学以外的选择新生儿的性别,被禁止了以后就掀起了一轮反对声浪,马来西亚政府现在还是没有开放禁令。

  在中国台湾,资深媒体人兰萱透露,台湾也在三令五申,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违反者可能被吊销医师执照。

  兰萱:在台湾,男女性别歧视的观念,这些年来陆陆续续有所改善,但是一直到今年龙年,相关的一些健保局却发现短短三个月当中,似乎男女婴的出生比率又出现了一个走回头路的情况,因此相关的健保局又出来喊话,再次重申不得在怀孕初期进行性别鉴定。

  兰萱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台湾民众的观念也有了一些改善,因为预知胎儿性别而进行流产的情况正变得越来越少。

  兰萱:在过去这些年里面,台湾社会针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改善,但这个改善似乎还没有办法连根拔除。一些朋友或者亲戚孕妇去做检验的时候,一般来讲还是会得知婴儿的性别,但是因为这样子而去堕胎、进行人工流产的状况在我们周遭,真的是越来越少。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苏尼特草原的“珍...
南木猎民村:桦树...
白天鹅的乐园
情迷皮影戏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头琴声飞扬
奔跑迎“五一”
最“柔软”的挂历
垃圾场变梦幻海滩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